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龋病发展至牙本质时,细菌的毒性产物可通过牙本质小管刺激成牙本质细胞,导致成牙本质细胞死亡、牙髓的炎症、随后发生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在此过程中,牙髓干细胞被认为发挥关键的作用。目前研究认为,牙髓干细胞能迁移到受损伤部位,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进一步形成修复性牙本质。但是细菌的毒性产物,如LPS,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中脂多糖(LPS)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实验方法的进步和人们对炎症的了解的深入,人们认识到LPS不单纯是“反面角色”: LPS所具有的复杂的生物学效能能够诱导各种细胞因子和蛋白质的释放,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并参与炎症损伤的修复,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那么,LPS对DPSCs的迁移、黏附和分化是否有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课题目的是研究LPS在人DPSCs的迁移、黏附以及成脂分化的作用及其相关的信号机制。本次研究的结果如下:1、 LPS对DPSCs的迁移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小室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LPS对DPSCs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LPS浓度为0.1μg/ml时细胞迁移几乎没有变化,10μg/ml时细胞的迁移受到抑制,而在LPS浓度为1μg/ml时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分别阻断了NF-κB和P38、JNK和ERK信号途径后,细胞的迁移能力与单纯LPS1μg/ml作用时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定量PCR的结果显示1μg/ml LPS能够上调DPSCs中SDF-1、CXCR4、MCP-1、FGF2、MIP-1、TGF-β1和IL-8等趋化因子的表达,分别阻断了NF-κB、P38、JNK和ERK通路后,LPS促进趋化因子的表达的作用被抑制了。结果提示LPS可能通过NF-κB、P38、JNK和ERK信号途径调控DPSCs的迁移。2、 LPS对DPSCs的黏附的影响细胞黏附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LPS对DPSCs黏附的影响。结果显示LPS的浓度为0.1μg/ml时,DPSCs的黏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的变化,而当LPS浓度为1μg/ml和10μg/ml时,DPSCs的黏附能力均显示为增强;而在分别阻断了NF-κB和P38、JNK和ERK信号途径后,LPS介导的DPSCs的黏附能力的增强被抑制了。定量PCR结果显示1μg/ml LPS能促进ICAM-1、VEGF、FN和Integrinβ1等黏附分子的表达,而分别将NF-κB、P38、JNK和ERK通路阻断后,DPSCs中这些黏附分子的表达被抑制了。提示我们LPS可以促进DPSCs黏附,而LPS对DPSCs黏附能力的调控很有可能是通过NF-κB、P38、JNK和ERK信号途径实现的。3、LPS对DPSCs的成脂分化的影响用成脂诱导液对DPSCs诱导培养21d后进行油红O染色和定量分析,探讨不同浓度的LPS对DPSC成脂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LPS浓度为0.1μg/ml时对细胞的成脂能力几乎没有影响,而当LPS浓度为1μg/ml和5μg/ml时,DPSCs的成脂能力均显示为抑制;分别阻断了NF-κB、JNK和ERK信号途径后,LPS刺激DPSCs形成脂滴的数量相较LPS组均表现为上调,而阻断P38途径后,DPSCs形成的脂滴量则减少。定量PCR的结果显示1μg/ml LPS能够抑制成脂相关基因PPARγ、C/EBP-、C/EBP-β、C/EBP-的表达;与LPS组相比,NF-κB、JNK和ERK信号被阻断后,PPARγ、C/EBP-、C/EBP-β、C/EBP-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但是P38通路被阻断后,C/EBP-β、C/EBP-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PPARγ、C/EBP-的表达被抑制。结果提示LPS抑制牙髓干细胞脂向分化, NF-κB、JNK和ERK通路可能介导LPS的的作用。综上所述,本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LPS能够增强DPSCs的黏附,促进DPSCs的迁移,抑制DPSCs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在此过程中, NF-κB和MAPK信号途径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