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食管鳞状上皮发生的不典型增生(尤其是重度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食道癌的重要癌前病变特征,由不典型增生演变到食管浸润癌一般需要经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涉及到一些关键信号通路中多种异常的基因表达。多数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传统放化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探究食管癌演变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可以为食管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IGFs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主要由IGF-l和IGF-2两种配体,两种相应受体IGF-1R、IGF-2R和六种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构成。其中IGF-1R作为跨膜受体介导着多数IGFs相关的生物活性,在大多数肿瘤的生长过程中具有潜在的抗凋亡和强的有丝分裂原作用,它还可以通过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来调节细胞的增殖,从而影响肿瘤的形成和生长。目前发现的IGFBP1~6中在血清含量最丰富的是IGFBP-3,体内大于90%的IGFs都会与IGFBP-3结合形成复合物。IGFBP-3与IGF-1的结合力明显要高于IGF-1R与IGF-1的亲和力,IGFBP-3能够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阻碍IGF-1与其受体IGF-1R的结合。研究目的通过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和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IGF-1R和IGFBP-3的阳性率,分析两者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1、100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均取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和肿瘤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均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所有的食管癌标本均经甲醛固定后包埋于石蜡中,患者术前均无严重内科疾病,也未接受放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取20例食管癌手术标本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正常组织取自距癌组织至少3cm以上的手术残端。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25~75岁,平均50岁;按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46例,无淋巴结转移54例;按病理学分级:高分化32例,中分化42例,低分化26例;按照tnm分期:i+ii期78例,iii+iv期22例;按肿瘤浸润深度:t1~t252例,t3~t448例。2.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igf-1r和igfbp-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癌各种病理因素的联系及相互间的关联性,研究两者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所有的实验数据。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igf-1r和igfbp-3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igf-1r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80/100),高于正常食管组织阳性率(10%,2/2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741,p=0.000),由此推测igf-1r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igf-1r的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χ~2=9.009,p=0.011)、淋巴结转移(χ~2=6.804,p=0.009)、浸润深度(χ~2=7.853,p=0.005)及tnm分期(χ~2=7.051,p=0.008)相关。2、igfbp-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27%(27/100),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组织阳性率(55%,11/20),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039,p=0.014),由此推测igfbp-3的低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igfbp-3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χ~2=6.000,p=0.014)、tnm分期(χ~2=4.590,p=0.032)相关。3、实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对食管鳞癌中IGFBP-3蛋白和IGF-1R蛋白的阳性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0.541,P=0.000。IGFBP-3与IGF-1R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说明IGFBP-3与IGF-1R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着相互抑制作用。结论1、IGF-1R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IGF-1R与食管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IGF-1R与食管鳞癌的侵袭性有关,IGF-1R的高表达预示着食管癌的恶性程度较高。2、IGFBP-3在正常食管上皮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食管鳞癌,IGFBP-3与食管鳞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IGFBP-3的缺失或者低表达有可能对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产生重要影响,成为评价食管癌转移能力、恶性程度以及判断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3、在食管癌组织中,IGF-1R的表达与IGFBP-3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IGFBP-3与IGF-1R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着相互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