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以诗为词”研究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ala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诗为词”是词体独立后,接受诗体影响的创作。其实质是使词体如诗体一样成为士大夫抒情言志的工具,其表现为将诗之题材内容引入词之领域,以作诗的手法作词,促进词风典雅化。本文以北宋词人晏几道“以诗为词”的做法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其“以诗为词”的文化内涵,以及他对词情的开拓与所采取的手段——“寓以诗人句法”。并在此基础上,与同时代的某些词人进行比较,从而较为精确定位晏几道在词史上的独特地位与影响。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从花间词人的“由诗入词”之路,以及南唐词人的家国之思,追溯“以诗为词”的文学渊源,又以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北宋前期词人对词体的雅化为线索,探究“以诗为词”之演变,这都深刻地影响了晏几道“以诗为词”。第二章以晏几道《小山词自序》入手,从其抒情言志的词学观念以及反映其个体生命历程的创作实践,探索其对词情开拓的贡献。第三章从晏几道援引事典,点化诗句以及诗化用语三方面,着重讨论其“寓以诗人句法”的创作技巧,这种方法既融合了黄庭坚诗法,又具有晏几道自家风貌。总之,晏几道“以诗为词”虽然没能够像苏轼、黄庭坚等在题材意境上进一步拓展,而更多局限于“本色”范围内的“以诗为词”,但其“以诗为词”的尝试和开拓之功同样不可埋没。
其他文献
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1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将于10月26—28日在青岛即墨市召开。5月20日,2015中国国际农机
2015-06-01,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制、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批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30%马铃薯全粉馒头在北京上市销售。据加工所薯类科研团队首席科学家
3月23日,新华社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全文约9000字,共分9个部分30条。
每每坐在车里,路过那金灿灿的田地,总会由衷的感到中国农业的伟大,为自己生于这片土地而自豪。这个假期笔者有幸与同学来到这神圣的耕地上,与农民们近距离接触,更深一步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