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多模式CT指导下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2010.10至2014.01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多模式CT通道开放,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多模式CT检查存在缺血半暗带,进入A组(多模式CT指导下溶栓组)进行rt-PA静脉溶栓。如多模式CT通道未开放,或患者及家属不同意行多模式CT检查,则进入B组(根据时间窗溶栓组)根据时间窗溶栓组只行CT平扫,同样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A组46例,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41-75岁。B组51例,其中男39例,女12例,年龄43-79岁。记录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24h、7d、14d、90d分别进行NIHSS评分;溶栓前和溶栓后14d、90d分别进行mRS评分。临床结局mRS0-2分视为结局良好,mRS3-6分视为结局不良。由症状性脑出血率、死亡率评定溶栓的安全性。结果:通过对rt-PA静脉溶栓后NIHSS评分、mRS评分进行比较,A组其短期疗效及长期预后均优于B组,A组的症状性脑出血率较B组均低。溶栓前两组NIHSS评分分别为11.3土3.7(A组)、11.6±3.8(B组),通过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溶栓前、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且配对t检验显示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溶栓后2h、24h、14dNIHSS评分均小于B组,且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41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9.1%;B组30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58.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A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1例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67.3%;B组19例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37.3%;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A组预后良好率高于B组,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溶栓后复查CT发现脑出血7例。B组病人溶栓后复查CT发现脑出血17例。B组颅内出血率(33.3%)高于A组(15.2%),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B组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B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8%)高于A组(2.2%),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有良好预后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