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外语教学的研究重点从教学客体逐渐转向主体,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年龄、性别、情感因素、语言水平、学习策略、认知风格等方面。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不同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取得的效果有着显著差异。同时,翻译作为二语习得的重要方面,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而长句重组能力又是翻译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技巧。本研究主要以二语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为理论框架,从综合语言水平和性别两方面,考察了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汉翻译中长句重组能力的差异性,旨在验证学习者个体差异在长句重组能力方面的体现,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存在语言能力、性别及情感因素差异的学习者在同步课堂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提高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活动持续时间为20周,受试来自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非英语专业120名大三学生,在接受有针对性的长句翻译课堂教学前后,分别进行了两次英汉长句翻译测试,长句重组能力的语言点主要集中于从句的位置迁移和句式转换。同时,受试者还接受了一次关于情感因素的问卷调查,主要涵盖了动机、态度、焦虑感等方面。实验数据均由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证实了不同语言水平、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在长句重组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未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之前,综合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相对于综合语言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具有更好的长句重组能力,男性较女性具有更好的长句重组能力。而随后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同样以句法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下,综合语言水平能力较低的学习者相对于综合语言水平能力较高的学习者取得的提高更显著,女性比男性取得的提高更显著,动机、态度、焦虑等情感因素水平更高的学生取得的提高更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对翻译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长句重组能力与综合语言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同样重视综合语言水平的提高,在翻译课堂上适时进行词汇、阅读等其它方面的引导。同样,学习者也应该有意识地从各方面提高综合语言水平;其次,由于语言技能学习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因此,学习者应循序渐进,从陈述性知识的掌握到程序性知识的操练,逐步提高。而教师也应在教学中根据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此外,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在长句重组能力和进步幅度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因此,教师应打破成见,采取男女合作、混合编组等方式,并尝试差异化教学,为男女生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引导男女生分别发挥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学习者本身也应该注重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情感因素对翻译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提高学习者的动机,改善学习态度,调整焦虑感。本文的研究结论期望对二语习得理论和实践研究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为了使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不断完善和成熟,还需进行更深入、更多元化的实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