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如果英语学习者能准确、生动甚至创造性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便在英语学习上取得了成功。当前一些现代教学法,如:功能意念、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等被引入课堂教学。其倡导者都主张应该不用或尽可能少用母语。但在学习过程中,母语干扰却始终存在,英语教学效果不如预期的那样令人满意。虽然学生们的口语水平总体上有较大的提高,但书面表达能力方面收效甚微。在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基本技能中,“写”是相对较难的一个环节。而中学生在英语作文过程中由于受汉语影响,从用词到句子结构上,汉式英语(Chinglish)比比皆是。这是令广大英语教师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语言学家Lado(1957)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通过分析比较母语与目的语可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者易犯的错误和学习上的难点。当母语的某种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会起促进作用;后者指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不相对应时,母语结果会顽固地迁移到目的语中,从而对学习者掌握目的语造成困难。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和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加之中国学生的外语接触量有限,大脑有利用先前语言学习经历的强烈倾向。由于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又受汉语语言文化的干扰和影响,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往往带有明显的母语痕迹,突出地表现在选词、造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本文就以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为切入点,在教学实践中收集、归纳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错误,以对比分析理论为基础对初中英语写作中的错误进行分析、研究。鉴于初中学生写作的文章结构简单,错误突出表现在词汇及语法方面,本文分析的重点即在于此。本文分四章:第一章为简介,指明本文的写作意义。第二章回顾了对比分析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及国内外关于对比分析理论的研究成果,为下一章所涉及问题的解决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对《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中有关“书面表达(作文)”部分及《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五级水平中关于写作能力的要求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英汉两种语言词汇和部分语法内容做了较详尽的分析。第四章得出如下结论: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而英语则具有综合语的特征,这一差异是造成英汉两种语言诸多层面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该成果没能解决的有关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