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丹参素(DSS)抗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硫代乙酰胺(TAA)灌胃制作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取大鼠33只随机分为四组:N组;TAA组;TAA+DSS组;DSS组。实验前两天,TAA+DSS组给予DSS 7.2㎎/㎏/d灌胃,其他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第三天开始,TAA组和TAA+DSS组灌胃TAA 250㎎/㎏,每日两次,共两天;同时DSS组和TAA+DSS组继续DSS 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丹参素(DSS)抗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硫代乙酰胺(TAA)灌胃制作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取大鼠33只随机分为四组:N组;TAA组;TAA+DSS组;DSS组。实验前两天,TAA+DSS组给予DSS 7.2㎎/㎏/d灌胃,其他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第三天开始,TAA组和TAA+DSS组灌胃TAA 250㎎/㎏,每日两次,共两天;同时DSS组和TAA+DSS组继续DSS 7.2㎎/㎏灌胃两天。末次灌胃TAA 24h后,无菌条件下腹主动脉采血,检测ALT、L
其他文献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并通过测定AOXmRNA的表达,探讨PPAR-α和其转录调控的AOX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PPAR-α配体在治疗上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46只,对照组8只,普通饲料饮食。其余高脂饲料饮食,在4周时随机处死大鼠4只,取肝组织固定、HE染色,确定脂肪肝模型成立。后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1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日趋于超越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且有进展至肝硬化、肝衰竭的危险,因此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但目前对脂肪肝的治疗尚无确切安全有效的药物。我院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门诊积累了15年治疗脂肪肝的经验,其方剂为益肾软坚煎,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肯定,由于目前确定其疗效的唯一金标准是
目的: 1.运用离体结肠肌条动力测定方法研究11味中药对结肠横肌和纵肌的收缩效应,并以此为依据,筛选出具有较强促结肠动力作用的中药。 2.采用离体结肠单个平滑肌细胞的制备及其运动记录方法对所选中药的主要有效成份进行促结肠动力作用的初步研究,以期最终开发出新型促结肠动力药物。 方法: 1.制备大鼠结肠纵肌和横肌肌条,以生理盐水和乙酰胆碱为对照,观察11味中药对离体结肠肌收缩活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及其与甲基强的松龙(MP)、氟康唑(Flu)合用时对大鼠和我国正常成人肝脏CYP3A活性的影响。 方法:(1)分别制备大鼠和人肝微粒体,加入不同浓度的CsA0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作用,以红霉素为底物,经过NADPH系统孵育后,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和大鼠肝微粒体的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活性。(2)在人肝微粒体中先加
目的: 人参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甙不但能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并且能诱导定向分化,探讨人参总皂甙、人参皂甙单体Rg1、Rb1是否具有类似细胞因子、协同生长因子的作用刺激脐血CD34+细胞增殖及分化。 方法: 1、采用MACS CD34+细胞分离系统分离脐血,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分离脐血CD34+细胞的纯度。 2、用MethoCult~(TM)H4435半固体培养
目的:观测大黄素对Wistar大鼠胃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作用。方法:酶解法分离胃平滑肌细胞,采用5个时间梯度(0.5、1、2、4、10mins),5个浓度水平(5、10、25、50、100μmol/l)的两因素析因设计,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细胞长度变化,观察大黄素对大鼠胃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作用以及时间、浓度效应的关系。结果:大黄素可引起大鼠胃平滑肌细胞长度缩短。收缩作用与其作用时间和浓度呈显著相关(P值
前言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抗生育药物的研制则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临床抗生育药物主要是甾体合成药,作用位点高且多系抗排卵药物,对机体内分泌有一定的干扰。而中草药则具有特有的天然疗效,作用位点低,副作用小等特点;对马鞭草有效部位进行提取分离,筛选出其抗生育的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对于开发新型计划生育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蜕膜是孕卵着床和胚胎发育所必须的组织,用药物
N和M胆碱能受体分别属于两类完全不同的受体超家族—亲离子型受体和G蛋白耦联的受体超家族。它们拥有共同的内源性配基乙酰胆碱,共同参与调节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功能,是胆碱能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实验室早期的研究发现,失敏态脑N受体能够易化M受体的功能。本文以培养的大鼠颈上交感节神经元为标本,以胆碱为α7型N受体(α7-nAChR)的激动剂,以M受体激动剂匹鲁卡品对M型钾电流的抑制作用作为M受体功
背景及目的 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营养不良(PM),据报道65%以上终末期肾脏病(ESRD)人发生PM。近十年来,大量证据表明营养不良与尿毒症病人的不良预后有关。PM及低白蛋白血症是CRF病人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与透析病人的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度相关。CRF并发PM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1)蛋白质能量摄入不充分(2)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减退(3)蛋白质丢失增加(4)蛋白质代
目的 探讨了Tc细胞失衡及凋亡蛋白的异常表达在慢性光化性皮炎(CAD)、多形性日光疹(PLE)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了28例CAD患者,8例PLE患者和7例正常对照者的皮肤中真皮浸润细胞的免疫表型及IL-4,IL-10,IL-12,IFN-γ受体的表达,也研究了凋亡蛋白在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并用组织细胞定量体视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ELISA的方法检测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