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结构短缺与农村社会转型研究——基于2006-2012年CGSS数据的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e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农村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的转折阶段,从现代化理论来看,农村社会转型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本文从农村劳动力结构短缺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当前农村社会转型。  在回顾了相关的研究文献之后,本文认为当前学术界对于农村劳动力与城乡发展的关注点在于:首先,思维的转向,即真正的从以农补工思维转变到了城乡协调发展思维;其次,逐渐认识到当前农村劳动力已经由“无限供给”阶段进入到“有限供给”阶段;再次,提倡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现代化。故本文从我国人口结构的自然变动趋势、中国农村的老龄化趋势、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结构特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在逐步实现非农转移等角度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农村已呈现农村劳动力结构短缺的表征。紧接着在系统梳理了历年CGSS数据,特别是2010年数据基础之上,本文从农村常住劳动力的人口结构、农村家庭就业结构及教育结构、农村青壮年的离农趋势等角度来分析,认为当前中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具有强烈的离农趋向,即离开农业生产、离开农村,特别是农村务农劳动力呈现结构短缺现象。而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如农业生产科技投入和市场化程度仍然比较低、家庭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等易受到农村劳动力结构短缺的影响。  最后,本文认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农正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但受城乡二元发展观和当前农业生产制度的限制,农村社会出现了转型之痛,表现为青壮年劳动力的短缺会造成城乡关系新一层面的失调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延续性形成冲击。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认为要从变革城乡发展理念、树立城乡发展一元观,变革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以规模化和机械化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对已衰落农村居民的居住方式实现从村落向社区的转变等方面来促成农村社会转型。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实习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农民多生多育的传统惯习被强制性地限制了,生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慢慢地由过去的被迫转变为现在的自觉,中国农村社会在短时期内完
女性气质一直以来都备受广大媒体与社会大众的关注,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此一来,一提到女性气质,大多以温柔、恭顺、柔弱等字眼来概括形容,然而提到新时代的女性尤其是具
“全职主妇”是近年来我国家庭领域内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作为一个群体,“全职主妇”正逐步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范围之内。较长一段时间,国家号召女性参与社会参加工作,对这一群体的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利益格局的调整与社会化的变革,使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凸显出来,基层社会的矛盾尤为突出。目前国内外社会学界关于基层矛盾问题的研究
根据试气工作时的实际情况发现,在工作量不断增多的同时,试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事故也在增多。试气过程中常见的井下事故主要分为管柱遇卡及井内落物两大类。根据所遵守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