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农村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的转折阶段,从现代化理论来看,农村社会转型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本文从农村劳动力结构短缺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当前农村社会转型。 在回顾了相关的研究文献之后,本文认为当前学术界对于农村劳动力与城乡发展的关注点在于:首先,思维的转向,即真正的从以农补工思维转变到了城乡协调发展思维;其次,逐渐认识到当前农村劳动力已经由“无限供给”阶段进入到“有限供给”阶段;再次,提倡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现代化。故本文从我国人口结构的自然变动趋势、中国农村的老龄化趋势、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结构特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在逐步实现非农转移等角度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农村已呈现农村劳动力结构短缺的表征。紧接着在系统梳理了历年CGSS数据,特别是2010年数据基础之上,本文从农村常住劳动力的人口结构、农村家庭就业结构及教育结构、农村青壮年的离农趋势等角度来分析,认为当前中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具有强烈的离农趋向,即离开农业生产、离开农村,特别是农村务农劳动力呈现结构短缺现象。而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如农业生产科技投入和市场化程度仍然比较低、家庭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等易受到农村劳动力结构短缺的影响。 最后,本文认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农正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但受城乡二元发展观和当前农业生产制度的限制,农村社会出现了转型之痛,表现为青壮年劳动力的短缺会造成城乡关系新一层面的失调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延续性形成冲击。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认为要从变革城乡发展理念、树立城乡发展一元观,变革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以规模化和机械化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对已衰落农村居民的居住方式实现从村落向社区的转变等方面来促成农村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