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大学排名作为鞭策激励、促进发展的有效形式,正逐渐成为国际高等教育评估的潮流和趋势。从1987年9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发表的中国第一个大学排名榜到2009年1月广东管理科学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中国大学评价》,中国的大学排名实践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与实践并行,我国的研究者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大学排名的历史演变轨迹进行的研究以及对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分析和探索。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排名研究现状的分析,发掘出我国大学排名的研究现状虽然已经呈现逐步深入的趋势,但仍存在诸多缺点。从研究的视角来说,目前的研究成果过多地着力于重视对大学排名的历史分析与指标设计争论,而缺少以其它视角来审视大学排名的力作。正是基于大学排名研究的上述缺陷,本论文选择了一种新的文化学的研究视角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对文化的概念及笔者所理解的文化视角做一番论述,阐明本研究的文化立场和观点。 第二,通过对若干所大学校长的言论、行为的研究,发掘大学校长的言论、行为这些“符号”的潜在含义。通过发掘和比较,对我国大学校长对大学排名态度的4种类型(支持、反对、温和、调节)进行了分析,并一一对应找到相关的个案来阐述其意识的中介。 第三,在对排名意识呈现的基础上,以对我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对比及所呈现的问题分析为基础,着力对支持型和反对型校长的排名意识对各自的办学决策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支持型意识的校长往往被排名牵着鼻子走,而反对型校长往往能够超越排名的消极影响的结论。 最后,以结语的方式,对大学校长必须具有足够的大学排名反思意识做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