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东圈门汪氏小苑建筑空间研究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扬州东圈门历史街区中盐商住宅汪氏小苑的建筑空间及建筑特色,文章从其存在价值、历史沿革、建筑形制、空间组合、装饰特色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研究并梳理,揭示扬州古代盐商住宅建筑中的空间制式和典型要素,通过实地调研、相关文献搜集、相关人物采访等多种调查方式,整理大量图像、文字与数字的统计资料,对汪氏小苑的内部空间形态以及传统装饰特色进行整理和思考,探究其商业、建筑以及艺术价值,对扬州典型的盐商住宅建筑特色进行归纳和演绎,并对其与城市的关系进行深入地分析,为大家全方位展示一个更为立体、更为具象的汪氏小苑,希望对扬州传统住宅建筑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全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对汪氏小苑的整个建筑空间研究,并概括出其空间中的平面布局形式及其空间组织方式,以多种全新的角度,将汪氏小苑的各部分空间进行划分,并找出其内外的联系与区别。此外,本文对汪氏小苑的装饰细节也做了深入的分析与理解,其装饰重点在木雕与石雕方面,可以说充分代表了清末民初扬州地区盐商住宅的典型装饰特色。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随着时间的发展,不同时期小苑内的建筑装饰特色,带有明显的西式风格,与原本的中式传统建筑相融合,所迸发的奇特火花。本文运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的研究方法对汪氏小苑的空间形态进行解构与再构,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概括,挖掘以往人们容易忽视的关键点,用持续发展地眼光重新看待盐商住宅。对表象的结构装饰,以及内在的人文思想进行统一对照,力求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呈现一个人们熟知的传统民居形式,使人们对盐商住宅建筑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与思考。
其他文献
锁具的产生是人们为了保护自身和财产的安全,因此为了研制出更加坚固、牢不可摧的锁和复杂繁琐的钥匙,历代的锁匠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新知识,结合从前辈那里继承的非凡技艺,充分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草堂,常指隐者所居住的简陋茅屋,为一种建筑形制。至唐代草堂不仅被诗人频繁使用在诗文中,还被作为绘画题材被文入画家所使用。卢鸿是最早使用“草堂”题材表达归隐之心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