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市场近年的大力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促使基金管理行业迎来了新蓝海,在经历了 2005-2007年和2012-2015年两轮快速增长后,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基金市场上现有的基金产品达4000多只,基金份额超9万亿元,资产净值达到9.14万亿元。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倾向于发行大型基金来彰显实力,或者冲击基金公司排名以至于出现个别基金管理公司单只基金募集近千亿元人民币的神话。由此引发这样的疑问:基金规模是否越大越好?基金行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规模越大基金业绩越好?私募基金规模大小的差异也会给业绩带来影响么?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各自的基金规模大小对业绩的影响有何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运用了 Sharpe指数、Trey nor指数、Jensen指数、平均周净值增长率等作为衡量基金业绩的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模型对我国437只股票型公募基金产品和194只股票型阳光私募产品在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3年时间内的整体业绩进行了全面、动态的实证研究。其中分别把股票型公募基金产品和股票型阳光私募产品按照规模大小分为三类:大型基金、中型基金、小型基金。考察了样本基金在评价期内的实际盈利能力和风险波动水平,进而揭示在牛熊转换的样本时间内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产品受规模大小影响的不同。最后发现股票型公募基金在样本评价期内确实存在规模经济效应,股票型公募基金规模越大,基金业绩越好;与之相反,股票型私募基金在因子分析法前后分别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都非常不显著,显然,私募基金因样本差异性太大和影响因素过多等原因导致其股票型阳光私募基金产品业绩不受募集规模影响,更不存在规模经济。本文也尝试在文末对出现以上实证结果进行了原因剖析和发展建议,希望能为新的市场环境下的基金研究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