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许多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困难、人口红利消失、土地财政收紧、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危机,部分城市已从“增长”走向了“收缩”。面对局部地区出现的收缩现象,全国城市人口分布出现分化,人口持续向东部地区的城市群、都市圈以及省会城市转移,而东北地区由于经济动能不足、市场经济发展滞后等原因,成为人口流失、城市收缩的主要地区之一。伊春市作为东北地区典型的收缩城市,在经历了政策性禁伐、被动“去工业化”后,面临着人口流失、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失衡、建设用地低效利用等多重问题。建设用地作为城市经济活动的载体,其利用效率影响着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收缩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成为保持城镇健康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维持经济-人口-土地多维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收缩型城市伊春市为研究对象,选择在较小尺度上对收缩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实证研究。选择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为时间点,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和经济产出两个方面构建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评价体系,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单因素与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异的影响机制,并根据效率值划分不同类型,综合考虑区域功能定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环境承载能力等基础上提出差别化的建设用地调控模式,引导建设用地高效发展。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基于生产规模报酬可变的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1995-2015年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来看,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时间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且不同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差异性逐渐缩小,整体朝着低水平均衡方向发展。从具体时间段来看,1995-2010年为伊春市效率上升时期,2010-2015年为效率下降时期,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间演变趋势与林业资源开发在时间尺度上具有一定吻合性。(2)利用趋势面分析法探究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整体效率水平呈现为“团块状”分布特征,总体由南北两端逐步向中西部递减,且同一类型区域表现出集中连片的分布特征。在地理空间上,位于核心区的伊春区、友好区、翠峦区和乌马河区在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水平和发展趋势上均弱于外围区域,表现为明显的“外围区高、核心区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受到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和人口收缩强度的影响,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高值区和低值区分布相对稳定,城市收缩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异影响显著。(3)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均二三产业GDP、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高级度、非农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的差异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分布具有高度关联性,其中人均二三产业GDP、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高级度等经济因素的影响程度高于其他因素。在单因子与双因子的比较中,两两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度要高于单因素的解释力度,由此说明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异并不是单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交互影响下形成的。(4)本文利用1995-2015年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均值将伊春市市辖区划分为高效利用区、次高效利用区、中效利用区、次低效利用区、低效利用区5类,综合考虑区域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禀赋条件的基础上,从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两个方面制定差别化的建设用地调控策略,构建三种适合伊春市不同效率类型的调控模式,低密度发展模式、增长型发展模式以及集约化发展模式,并提出建设用地的调控目标与具体提升路径,以促进伊春市整体效率的提升。(5)综合分析来看,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受城市收缩的影响较大,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在空间格局上表现出的“外围区高、核心区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与一般城市不相符,究其原因是因为收缩城市对于“土地资本”的依赖性更强,土地财政成为弥补财政空缺的重要手段,助推了伊春市建设用地的扩张,“稀释”了建设用地的经济产出,降低其利用效率。基于此种情况,收缩型城市应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借鉴“精明收缩”理念利用弹性规划的手段促进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相协调,避免建设用地盲目开发,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