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市化的蔓延和小汽车的普及,使得各国意识到必须发展卫星城式的多中心分散模式。自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城市郊区化以来,都市边缘住宅区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小汽车的普及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但这不仅使得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更造成了许多大中型城市成片开发大量城郊中低密度居住小区,城市用地功能趋于单纯化。因此,各国政府开始出台相关政策,致力于推动大容量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整合居住、商业和办公等设施的布局,期望得到一个有序增长的城市空间结构。TOD模式为解决“小汽车交通导向”所带来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经过各国不断的实践和发展,如今已成为许多国家用来解决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方。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小汽车拥有量不断提高,城市向外围不断扩展且城市空间形态尚未稳定,这使我们正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短缺、用地功能单一化等问题,急需找到一套高效的解决方案,TOD模式正是一条良好的解决途径。本文选取台湾第二大都市---高雄市城市边缘住区小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TOD模式对其地铁系统R3(南岗山-小港)线进行分析,从住宅社区区位、都市生活圈等角度出发,望能进一步总结结构紧凑、混合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本文首先从介绍TOD模式的基本内容入手,随后对理想的住区环境进行探究,为之后的案例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以台湾高雄市地铁系统边缘住区小港站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利用模式、住区规划、地铁周边设施配置等进行分析,找出其规划中的不足之处。第三,针对小港住区规划中的不足,结合TOD模式的基本内容,对小港住区进行重规划。最后将台湾高雄小港住区案例与我国发展中城市边缘住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适合我国城市住区发展实际的规划方案。通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城市边缘住区规划中,缺少对“人”的考虑,对邻里单元的构建缺少关注,住区规划本身缺乏科学性;二、尚未发挥地铁系统站点的集群效应,土地利用率较低;城市边缘住区内的交通网络规划缺乏对居民出行便利性的考虑,缺少对自行车道、人行道、交通换乘模式等内容的考虑。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一方面希望在理论上深化我国针对TOD模式下城市边缘住区规划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利用本研究得出的相关建议能够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评价的依据,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