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日趋多样化。另外,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导致银行的经营风险日趋增加。与此同时,银行资产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方法之一——客户评级日益重要。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客户评级的时间不长,应用也有限,因而该系统无论是与国外的客户评级系统相比还是与实际需求比较都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首先介绍了客户评级的基本原理及信用等级的划分,其次,列示了中外银行各自客户评级系统的特征及相互的异同点,接着,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现行客户评级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以案例来说明。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方便操作的原则,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对我国现行银行客户评级系统的完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级对象由仅办理贷款业务的客户扩展为所有办理信贷业务的客户; 2.评级方法中提高了定量分析的比重; 3.信用等级的划分由“三等七级”细化为“四等十级”; 4.评级指标按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支持评价三大部分重建,数量增至40个,突出了对客户偿债能力的考核; 与完善前比较,完善后系统评级对象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等级细化了,更便于银行准确地识别客户的潜在风险,从而进行风险控制。 在银行经营中客户评级的应用很多,本文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两种:一是授信额度的测算,二是行业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前者是将客户的信用等级作为确定额度的调节系数,后者是利用客户评级过程中搜集整理的信息充实其数据库。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客户评级的时间较短,实践经验尚不充分,同时评级环境在不断变化,另外《巴塞尔协议》对银行客户评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而银行的客户评级系统还有待于在使用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