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长期的开采导致了大量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在高潜水位、雨量充足地区,沉陷坑很容易长期积水形成沉陷积水区。淮南市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该市由于地处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长期多煤层的重复开采导致了淮南市分布了大量沉陷积水区。沉陷区积水后原有的陆生生态系统转化成水生生态系统,对新生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特别是氮磷的分布规律、迁移转化和来源值得重点关注。本文以淮南主要的九个采煤沉陷积水区和两个不同稳定状态的示范区新庄孜和后湖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采样和测试,研究了沉陷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特征、迁移转化和来源,以期对沉陷区水体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淮南九个采煤沉陷区水体的氮磷等指标的测试分析得出,沉陷区水体氮磷污染严重,营养盐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并且磷是该水体的限制因子,总氮是测试指标最重要的污染因子。在时间分布上,水体中总氮、硝氮和pH与沉陷时间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在空间分布上,水体中氮磷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没有明显空间规律。2)对比稳沉区新庄孜和非稳沉区后湖水体的7月份丰水期和11月份枯水期氮磷等测试指标发现,两地区水体氮磷分布存在较大不同。其中新庄孜以氮素干湿交替变化明显,后湖地区以磷素交替变化明显。在赋存分布上,两地区水体中氮素均以有机氮为主,磷素以颗粒性总磷赋存为主。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发现,新庄孜地区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后湖地区水体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示范区体氮磷营养盐负荷都较高。3)示范区新庄孜和后湖水体的氮磷在沉积物水体界面的迁移也存在差异。其中,在氮素上两地区水体中均是以间隙水向上覆水移动,沉积物是两地区水体氮的主要污染源。新庄孜地区水体磷素是以沉积物经间隙水向上覆水释放,但后湖磷素是以上覆水向间隙水移动最终汇聚到沉积物中。4)根据新庄孜和后湖地区水体中常规重金属测试分析结果发现,新庄孜水体重金属污染未达到污染级别,后湖水体重金属出现了污染现象,其中Cr是两地区水体最主要的富集重金属元素。5)淮南采煤沉陷区水体由人为活动扰动产生,受沉陷土壤基质化学成分、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沉陷以及开发利用等不同因素影响导致水体中氮磷含量水平起点高,负荷比较严重,有较强的富营养化风险,需要人们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