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乡村基层知识人才匮乏的难题,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一方面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的返乡就业创业,其创新能力和学识助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的产业升级,加快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在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里,农村籍大学生占到了绝对大多数的比例,他们更熟悉自己的家乡,返乡就业创业意愿更强,鼓励农村籍大学生作为返乡就业创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在实证上探析高校农村背景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优化这些影响因素的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对活跃农村经济,不断消解城乡二元桎梏,实现城乡一体化整合发展,也具有政策上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1)详细整理了国内外关于返乡就业创业的相关文献,尤其是针对农村籍大学生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着重分析了影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的因素。(2)通过文献整理、当面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相关理论基础,设计出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调查问卷。以湖北省农村籍应届大学生为主要的群体,并调研一定数量的在校学生,访谈已经毕业的一些农村籍大学生,对其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影响他们返乡就业创业的影响因素。(3)借助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得出主要的影响因素。(4)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促进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一些对策和建议。本研究旨在分析湖北省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影响因素,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后发现,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不高、返乡更愿意选择稳定性较强的工作、能接受的最低月薪在2000-4000占到了大多数比例、父母职业主要从事稳定性较差的行业、了解的相关政策比较局限等。利用SPSS的pearson卡方检验方法分析了农村籍大学生本人内在的因素与他们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之间的相关性。随后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方法分析各种因素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选择的影响方向。其中,个人因素主要表现为是否独生、恋家程度、学历层次、就读年级或毕业年限、所学专业、对家乡就业创业利好政策了解程度、面临返乡就业创业抉择是否有主见和热爱家乡的程度。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所在地区、家庭年收入、家人的态度、家人是否存在偏见等。经济因素主要表现为工作的未来发展空间、收入对家庭影响程度、家乡就业创业机会的多少、家乡生活消费水平等。社会支持因素主要包括家乡基建及配套水平、地方政府政策吸引程度、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情况、亲朋好友情感支持、社会各界的鼓励程度等。同时结合既往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大学生本人、政府、高校、社会、家庭等角度提出一系列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望促成更多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