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的融资结构决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同的治理结构能产生不同的治理效应。国外学者理论研究认为债务融资不仅是公司最主要的融资手段之一,而且能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并在国外的实践中得到有效证实和广泛应用;国内学者对治理效应的关注逐渐增多,研究文献逐年增加,相对于股权融资治理效应丰富的研究体系,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研究文献非常少。本文从股权代理成本角度出发,结合制度环境和股权特征,实证研究债务融资结构的治理效应。首先,回顾与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国外学者对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研究非常多,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中理论研究普遍认为债务融资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实证研究也基本证实理论研究的结论;国内学者对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研究文献很少,研究主题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中理论研究文献严重不足,实证研究普遍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呈现弱化或恶化的治理效应。其次,理论分析债务融资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资本结构理论(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详细研究债务融资和债务期限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差异性影响。再次,选取沪深证券交易所2008—2012年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债务融资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根据债务融资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影响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全部样本公司的债务融资对显性代理成本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全部样本公司的债务融资对隐性代理成本没有起到抑制作用;(2)不同性质终极控股公司的债务融资对显性代理成本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私人终极控股公司比国家终极控股公司的债务融资对显性代理成本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国家终极控股公司的债务融资对隐性代理成本没有起到抑制作用,私人终极控股公司的债务融资对隐性代理成本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3)全部样本公司的短期债务对显性代理成本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全部样本公司的长期债务对隐性代理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研究数据对样本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和股权代理成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模型验证债务融资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全部样本公司的债务融资对显性代理成本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全部样本公司的债务融资对隐性代理成本呈恶化的治理效应;(2)不同性质终极控股公司的债务融资对显性代理成本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私人终极控股公司比国家终极控股公司的债务融资对显性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不同性质终极控股公司的债务融资对隐性代理成本呈恶化的治理效应;(3)全部样本公司的短期债务对显性代理成本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全部样本公司的长期债务对隐性代理成本呈恶化的治理效应。最后,提出一系列的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结论和制度环境,深入分析造成债务融资治理效应没有形成可观测财务绩效的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政策建议:推进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银行监督效用;完善破产威胁机制,设置监督人制度,强化债务约束效应;完善激励机制,发展经理人市场,培育专业经理人;优化债务结构,逐步提高长期债务比例,促进债务类型多元化,提高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