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万物之母。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水资源管理正逐渐成为当代资源管理的焦点。然而,当前我国各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治理效率还处在较低水平。经济文化的加速发展要求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变革。本文在传统水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分析的博弈均衡论分析我国东西部典型流域--钱塘江与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演变历史和当代发展,解析了其中的关联博弈结构与演化博弈结构,并对两个流域居民水幸福感的展开测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两个流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超模博弈结构在当前钱塘江与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博弈中发挥着重要影响。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收益函数对水功能区治理变量和经济域治理变量有递增差异。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收益函数对分水治理变量和社会域治理变量有递增差异。这种关联作用会限制博弈参与者的策略集,进而对制度的优化路径造成影响。具体地,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偏重于扁平化、职能化管理,黑河流域则是科层结构下实现水资源的层级分配。同时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管理结构与人力资本的相互作用促进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中个体型人力资本的增长,黑河流域层级制治理结构导致群体型人力资本的增长,最终两个流域均能达到稳定的纳什均衡。这种均衡的不唯一性与现实流域治理中水资源管理制度多样性相互印证。均衡之间的绩效可比说明了制度变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钱塘江与黑河流域居民水幸福感影响因子都包含水管理因子,水环境因子、水健康因子、水价格因子。这说明人们对水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居民水幸福与生活整体幸福感有着较强联系。在钱塘江流域,水管理因子占比最大,涵盖面更为广阔,这与经济域和水资源博弈的多方面关联相互印证,居民的多重关注点也表明流域治理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是多样的。因而,个体型人力资本能获得较高的匹配绩效。黑河流域影响因子中水健康因子处在第一位,水管理因子则集中于水基础设施的建设。两个流域对水环境和水价格都表现出一定的关注,这与近年两个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相关,社会治理与干预对水资源博弈作用明显,恰当的改革努力能够促进演化的帕累托改进和治理绩效的提升,从而提升居民水幸福感。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变革是长期而复杂的工程,绝非单纯的某个政策工具或管理方法所能实现。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首先需要树立更加全面的水资源治理理念,对于以钱塘江流域为代表的我国东部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应当首先考虑经济域的关联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水资源硬件设施的升级积极优化产业结构,通过经济转型减少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生态的负面影响,继续推动水功能区的建设,注意倾听民众声音,促进信息公开,促进社会用水公平,扩大群众参与。对于以黑河流域为代表的我国西部流域而言,水资源管理应当稳固当前的治理结构,推动上下游分水方案的严格执行,减少水纠纷,并通过不断研究实现分水方案的科学化、合理化,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丰富水娱乐设施,开展用水政策宣传活动,加强节水教育,提升治理效率。同时也应当看到社会长期的科层治理结构对水资源管理规划、机构设置、管理文化的影响,相关改革必须考虑到与这一套管理系统的兼容性,以及通过对其循序渐进的变革获得递增的收益。流域水资源制度的执行一方面需要公共的管理机构能够对变革进程实施同一控制,参与主体可以在同一层面共享信息、资源等。同时相关人才培训需要及时跟上,政府应当积极激励与引导人才流动,完善相关人才培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