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西部深水区是我国近年最为关注的勘探领域之一。中新统时期琼东南盆地南部隆区的稳定陆块基底上形成一个大型浅水碳酸盐岩台地,并在其上广泛地发育生物礁。生物礁油藏以其优良的储集高产性能,在世界范围内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针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开展碳酸盐岩台地及台缘礁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论文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三维区为例,依托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南部隆起带北缘的碳酸盐岩台地及台缘礁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在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以地质模型为指导,通过多技术手段重点分析了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特征、梅山组台缘礁结构及空间展布特征,在储层物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利勘探区带作出预测。
本论文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阐明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生物礁发育的有利条件及其分布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区域古海洋环境、古地貌格局、海平面变化等综合分析,明确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具优良的成礁环境背景,并在中中新世梅山组时期发育有生物礁。其中南部隆起带的形成为生物礁大规模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南部隆起带受基底隐伏断裂影响形成四级断阶,生物礁沿断阶带退积发育,形成了环南部隆起区的4期生物礁礁带,研究区松南礁区位于第一礁带之上。
2、总结了松南礁区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特征通过松南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识别,总结出了松南礁区碳酸盐岩台地的构造样式,分别为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断控型台缘、基底隐伏断裂控制的挠曲型台缘及斜坡型台缘,断控台缘结构主要表现在台缘坡折受下陡上缓的隐伏牵引断裂控制,斜坡较陡较窄,坡折上为较宽缓平坦的台缘发育区;挠曲型台缘坡折主要沿深部隐伏断裂控制的挠曲弯折的主背斜轴分布,形成台缘向台缘斜坡明显弯折的坡坪和坡面台缘地貌格局;斜坡型台缘主要发育在深部隐伏断裂体系的构造转换带部位,表现为无明显的台缘坡折,为低起伏的沉积斜坡。三种不同的台缘结构共同构成了松南礁区台地边缘构成样式,并控制了其上台缘礁的发育方式及展布特征。
3、精细刻画松南礁区台缘礁高频生长单元构成样式通过松南三维高精度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识别了台缘礁的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并对台缘礁内部生物礁高频生长单元的生长样式及构成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在台缘上可识别出3-5期台缘礁,表现为统一顶界面的丘形反射,在每一期台缘礁礁体内部可识别出5-7期五级高频生物礁生长单元,其中可识别出代表海平面上升所形成的退积型五级高频生物礁生长单元2-3期;以及代表海平面下降所形成的前积型五级高频生物礁生长单元3-4期;退积型高频生物礁生长单元与前积型高频生物礁生长单元之间的分界面认为是该成礁期内最大海泛面的位置。
4、地震沉积学研究揭示松南礁区台缘礁微相空间展布特征依托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及技术手段,对松南三维进行属性、分频及反演等地球物理分析,揭示了松南礁区台缘礁平面展布特征及其微相构成的时空分布,研究揭示生物礁在海平面变化控制下,整体上沿台缘斜坡呈退积式向南部隆起区生长;生物礁的平面展布特征受台缘结构差异而影响,研究区西部断控型台缘礁呈环状沿台缘镶边生长;研究区东部挠曲-斜坡型台缘礁呈带状沿斜坡生长,整体上可划分出三期成礁环带;台缘内可识别出台前斜坡碳酸盐碎屑相、台缘礁相、礁前滩相、礁后滩相及礁间海相,属性分频等技术可清晰的在平面上识别出各相带沉积展布特征;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剖面上能更准确的识别出台缘礁及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多技术手段充分展示了台缘礁的时空展布特征。
5、分析了松南台缘礁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演化过程结合邻区已有钻井结果,进行单井高频层序划分及海平面变化研究,研究认为梅山组为海平面缓慢上升期,并可划分出多个海平面上升旋回,海平面升降的幕式变化控制了台缘礁内部高频生长单元的构成样式特征,梅山组一段后期的海平面上升使得台缘礁整体淹没并停止生长;同时结合古地貌恢复分析认为碳酸盐岩台地的古地貌格局,及台内微地貌特征控制了台缘礁展布特征的差异。通过重建碳酸盐岩台地演化过程及恢复台缘礁发育史,明确了松南礁区台缘礁群的演化历程。
6、综合分析成藏条件及预测有利储层分布通过储层规模、保存条件、连通性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松南礁区碳酸盐岩台地及台缘礁的成藏条件,认为松南礁区断控台缘礁具最佳的勘探前景,挠曲-斜坡台缘礁成藏条件次于断控台缘礁;并利用多参数反演技术对断控台缘礁储层的孔隙度、层速度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研究认为断控台缘礁具高孔低速的储层物性特征(可能是富含气所致),为研究区内最有利的储层区带。
本论文创新点表现在:
以松南礁区为例,首次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台缘礁及碳酸盐岩台地进行了精细刻画。通过地震沉积学技术揭示了礁体内部高频生长单元的结构特征、平面微相展布特征、台地及台缘礁演化历程,并对断控台缘礁储层物性开展定量分析,指出了有利的勘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