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节序散曲研究——明代节序散曲的节俗事象、主题类型、精神内涵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tout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文本,借用民俗学、主题学、阐释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数据统计、实证、比较等方法对明代节序散曲中的民俗事象、主题类型、精神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界定了“明代节序散曲”,然后交代了明代节序散曲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论文的结构与预期目的以及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第一章):本章共分八节。在这里,我们分别对明代节序散曲中春节的民俗事象、元宵节的民俗事象、清明节的民俗事象、端午节的民俗事象、七夕节的民俗事象、中秋节的民俗事象、重阳节的民俗事象以及其他节日的民俗事象进行了梳理、分析,以每个节日在一年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研究各类民俗事象,并总结出了明代节序散曲中的节日民俗特点。  第三部分(第二章):本章共分五节。我们根据明代节序散曲所反映的情感类型将其划分为五类主题:驱邪祈福、歌功颂德、爱恋情思、思乡怀友、感时叹世;通过对这五类主题的散曲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出各种节日里特有的民俗习惯对节序散曲创作产生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三章):本章共分四节。在广泛阅读、学习民俗文化理论著作的基础上,我们从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角度主要解读了明代节序散曲中所表现出的四种精神内涵:生存意志,生命意识,贵“和”思想,尚农思想。  第五部分(结语):通过对前文的分析、归纳,我们概括出了三条总结性结论,从而把握明代节序散曲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并指出了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与趋向。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美学的类型学方法,借鉴性地运用西方现代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及原则,对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中展现“动”的“本相”、气象和风神进行系统的美学解释,以期较为准确地把握
乐昌分镜故事是讲陈亡国之后,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离乱之际破镜为约,历经周折而终得团圆的爱情故事。这则故事具备了中国传统戏曲小说“大团圆”的精神结构。本文运用叙事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