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保主要指一个国家针对诸如一个家庭每年所有成员的平均收入少于地方政府发布的最低的生活水平的人员提供必要的金额补助,从而来支持这个家庭生存所必需的一种机制。最低生活保障线也即贫困线,中国低保机制城市乡镇整体化历程经过多年的现实考验,低保是为贫困人口家庭撑起的一把保护伞,对维持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尽管低保机制获取了非常大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我国低保制度水平较低,还不能满足贫困家庭的需求,尤其是很难满足农村残疾家庭的需求。所以针对乡镇残障人士取得低保机制展开相应的成效评估,了解残疾农户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进需求,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的今后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闽赣4县12村残疾农户抽样调查,在回顾公共物品、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制度变迁等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探究农村残疾农户“低保”制度、政策实施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1)不同地区农村低保制度差异大。(2)获得低保方式存在不公现象。(3)低保保障方式单一(4)。低保资金仍存在严重不足。(5)农村低保机构机制运行不健全基于上述分析和发现,本研究提出改善闽赣4县12村残疾人“低保”制度的若干建议:(1)健全法律法规,依法推进农村低保建设。(2)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促进公共服务方面基础的平均平等化程度。(3)延伸相关金额筹集的途径。(4)科学制定低保标准。(5)健全农村低保制度机制,加快推进城乡低保制度一体化。 此文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是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个人能力和经验不足,对政策本身的把握不足,在后期的结论中有不全面的地方。其次是在写本文中,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同时采取相关的软件展开定量方面的研究,但由于定量方法掌握不足限制了对政策效果的深入分析,期待在日后的研究中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