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8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增加了认罪认罚制度,而且明确了相应的程序,这对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以及满足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追诉人自愿性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当性的基础,只有被追诉人是从其真实意思出发,而非出于被胁迫、欺诈或者误解等因素,同时能够事先充分地了解到认罪认罚相关程序及其引起的法律后果,才能有效地保障其有罪供述的真实性,进而避免案件存在不正当的情形。本文从被追诉人认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增加了认罪认罚制度,而且明确了相应的程序,这对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以及满足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追诉人自愿性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当性的基础,只有被追诉人是从其真实意思出发,而非出于被胁迫、欺诈或者误解等因素,同时能够事先充分地了解到认罪认罚相关程序及其引起的法律后果,才能有效地保障其有罪供述的真实性,进而避免案件存在不正当的情形。本文从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理论以及实践出发,对认罪认罚制度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司法实践,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内涵,被追诉人在认罪与认罚时都应当出于其真实自愿,其自愿认罪认罚必须同时满足明智性标准、真实性标准和完整性标准。最后阐述了被追诉人自愿性保障的理论基础,即公正与效率的平衡,以及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文章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制度考察,对认罪认罚试点期间的规范性文件与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关于被追诉人自愿性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梳理,并且对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归纳与阐述。文章第三部分是对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与分析。问题主要表现为:被追诉人知悉权保障不够,导致其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过程中并不了解将会导致的法律后果;值班律师有效参与不足,以致被追诉人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帮助,其在选择认罪认罚程序时的自愿性也大打折扣;量刑协商制度不完善,控辩双方在量刑协商时的地位并非对等,导致被追诉人一方难以进行有效的协商;认罪认罚反悔权规定不明确,司法机关若是任意反悔将造成司法公信力的缺失,并且被追诉人反悔后应如何处理也不够清晰;法院对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审查虚化,忽略了被追诉人存在表面上的自愿而非真实自愿的情况。文章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前文所述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完善路径。切实保障被追诉人的知悉权,设立证据开示制度,在告知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时不仅内容要全面,还要让其清楚地知道法律后果。为了让值班律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要构建完善的值班律师履职保障机制,使其能够享有充分的合法权利,并且要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考核与制度化,提升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完善其与辩护律师之间的衔接程序,确保二者之间顺畅转换。为充分发挥量刑协商制度的作用,立法中需要提高被追诉人在量刑协商中的地位,明晰量刑协商程序,让量刑协商做到公开透明。明确司法机关不得任意反悔,完善被追诉人反悔权的相关规定,在充分告知的前提下进行有效规制,保障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对被追诉人自愿性进行司法审查时,一方面设置单独的审查环节,坚持实质审查;另一方面明确司法审查的标准,确定具体的审查内容。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文物界发生了许多有关追索流失国外文物的案件,比如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福建阳春村的"章公六全祖师"肉身坐佛等。虽然部分文物已被追回,但我国文物流失现象愈演愈烈。文物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承载者,是我国几千年历史的见证者。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屈辱史使得我国许多珍贵的宝物被偷盗、私运到异国他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追回流失文物势在必得。虽然我国目前通过多种方式成功追回了部分流失文物,
近年来我国毒驾行为频发,毒驾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但当前我国刑法中没有关于毒驾的独立罪名。司法实践中对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毒驾案件以刑法中的现有罪名进行定罪量刑,为此引发了学界学界不少的争议。本文从近5年的毒驾行为入罪入刑的司法状况出发,探究毒驾行为司法现状;结合学界关于毒驾行为是否应当入刑的讨论,提出应当设立吸毒驾驶罪,并就入罪标准给出完善建议。并对毒驾行为入罪标准进行讨论。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汽车行业也迎来了新的重大变革。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典型代表,其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交通运输的效率,进一步提升行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当前的法律体系,创新交通方式对传统交通制度产生冲击,面临着法律规则层面的矛盾问题,为促进我国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妥善解决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责任界定问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设立完善了相对不起诉制度,突出实现特殊预防,进一步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理念。随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2012年被正式纳入《刑事诉讼法》,我国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政策和恢复性司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目前我国轻微刑事犯罪作“不起诉”处理的情形也越来越多。根据2014年至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的办案数据显示,附条件不起诉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状况虽总体形势较好,但是也存在一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第79条规定,对因不能控制、不可预见和不能避免或克服的障碍(impediment)而导致未履行合同义务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人,免除其损害赔偿责任。由于“障碍”一词范围的模糊性,学者和法院一直在争议CISG是否允许当事人在“艰难情势”(hardship)而非完全不可能履行义务的情形下免责。针对这一争议,本文本着促进CISG统一适用的目的,总结法律学说和法院、仲
国际海洋法法庭迄今审理的29起案件中,临时措施案占据了近一半。但法庭在审理时,却对“情况紧急”这一发布临时措施命令的关键要素存在着认定标准模糊不明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临时措施制度,以临时措施案中“情况紧急”的认定为对象,力图提出“情况紧急”的认定标准。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ITLOS临时措施制度的概况。临时措施的规定必须是为了保全争端各方的权利或防止
在司法实践中,电子证据常常因其易篡改的特性而被质疑真实性,从而否定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电子证据真实性的认定涉及技术问题,这是法官与普通民事主体所不具有的专业知识。唯有从立法层面明确认定规则,将技术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才能指引法官对电子证据的真实性作出正确认定,才能保障电子证据在证据法和诉讼法中的应有地位。本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对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真实性的认定规则进行梳理,将其分为正
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如今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免责制度,并且相关配套制度和机构也已经趋于成熟,如英国的公民咨询局,加拿大的破产监管局等都为免责制度的实施提供了便利。随着社会经济和法律的发展,我国越来越认识到免责制度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于是逐步开始了对免责制度的探索。本文以免责制度在我国的构建为核心,通过分析免责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理论,对域外立法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我国免责
虽然国家法治建设的逐渐完善以及近几年食品犯罪案件情况有所改善,但当下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让人们心中充满担心和忧虑。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我国当前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了有效规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2011年我国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而其中有着较大修改的是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特别是本罪的规定,对于打击食品犯罪的力度以及食品犯罪的范围进行了扩大。所以要正确理解刑法关于本罪的规制,对精准打击危
步入数字时代以来,互联网中数字音乐的传输和消费逐渐成为主流,这也对音乐作品著作权许可制度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独占许可模式虽然在打击盗版侵权、促进音乐市场发展等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某些资历雄厚的数字音乐平台垄断市场资源,挤压其他中小型数字音乐平台的生存空间,市场竞争受到了不利的影响;集中许可模式在我国因存在制度上的弊端,尚难以推广适用。在此情形下,为回应数字音乐市场各利益主体的不同需求,我国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