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从人际交往中获得乐趣,有人却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痛苦。依恋理论揭示了其中的原因。依恋理论是由对象关系学派精神分析学家鲍尔比提出的。正如精神分析一贯贯穿的原则一样,依恋理论也是将早期经验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出发点。依恋理论认为,早期亲子关系的经验形成了人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人的一种对他人的预期,决定了人的处世方式。内部工作模式会在以后的其他关系、特别是成年以后亲密关系和婚恋关系中起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早期亲子依恋的质量会对个体的人格和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依恋理论的人际关系说”就是关于早期亲子依恋与人际关系的相互关系的探讨。这一说法是由本文首次概括提出的,主要是为了阐述早期的依恋质量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同伴关系,成人人际交往和婚恋关系三个方面。 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有对人际关系受依恋关系影响的机制做探讨的,本文中首次引入暗示的概念对其做出解释。其根据基于两点:儿童对于暗示的感受性是极为敏锐的;儿童的依恋类型并非养育着有意直接塑造的,所以暗示在其中起了作用。 一般认为,依恋理论比对象关系学派更加远离了古典精神分析,本研究中提出依恋理论是对古典精神分析的回归的观点。本文认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二者都是有共通之处的,并提出二者互为补充的观点。 既然早期依恋的质量对个体的人格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到依恋理论的实用意义之上,提醒家长对安全依恋的培养提高重视。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对依恋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婴儿养育和成人临床干预上的若干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