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从这一年开始,微博成为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微博具有传播主体的广泛性、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交互性,这些传播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哈贝马斯笔下描绘的公共领域相契合,微博在建构公共领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建构了部分的公共领域,因而很多学者认为微博已经可以完全建构公共领域。事实上,在建构公共领域的过程中,微博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公共领域的特性和要求,存在着许多的突出问题,这其中就包含着微博建构公共领域时存在的“伪公共领域”问题。然而,微博“伪公共领域”的现象在学界却极少有人研究,笔者将在本研究中将微博“伪公共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的阐释。根据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阐释,可以总结出公共领域建构的四个条件,即公共性、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理性批判、关注普遍利益。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介,满足了公共领域建构的若干条件,然而,微博建构公共领域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圈子化的微博社交,以及由此产生的群体极化使公共领域的公共性得到破坏;由于娱乐化的泛滥、微博用户之间缺乏相应的互动、微博“暴力”现象的存在以及微博狂欢现象也使得微博用户的理性批判能力受到挑战;微博中公共事件的日益边缘化和政治事件的娱乐化解读使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被逐渐削弱;微博镜像呈现出的幻象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异也使得微博用户对事情的认知出现偏差,从而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些都表明,微博构建的公共领域存在着“伪公共领域”的问题。究其原因,微博社交的认同感窄化了微博用户的社交圈子,也容易使观点走向极端;而私人领域的过度渗透则侵占了大量的公共事件的微博信息空间;微博中存在的大量信息噪音会对用户对信息的理性判断产生干扰;微博对大众控制的隐蔽性则使大众处于一种被蒙蔽的状态,从而忽视了对这种控制的心理抵抗;微博、权力机构等微博把关人对微博的言论监管,限制了部分微博公共领域的信息传播;微博的商业化也使微博出现了某些“伪公共领域”的问题。以上这些都使得微博建构的部分公共领域与理想中的公共领域相违背。这种微博“伪公共领域”的存在会引起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会使社会文化陷入媚俗,导致微博用户数字鸿沟的扩大,个人隐私则容易被侵犯,而大众则会对负面新闻产生脱敏效应,激化社会矛盾。作为主要微博公共领域建构力量的媒体微博和微博个人用户来说,也要从自身做起。媒体微博要把握好各类新闻报道比例,同时防止新闻报道的娱乐化,为公共领域建构一个好的公众舆论环境;微博个人用户要进行自律,提高自己的微博素养,自觉培养独立理性的网络思维,做一个具有理性批判精神的公共领域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