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学会做人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中心和根本。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我们的学校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应总结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重“训”轻“导”,重“灌”轻“诲”。往往只重视在语文课堂上的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即只重视“学文”,而忽视对学生思想的熏陶,人格素质的提高,也即轻视“做人”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做人教育能否与语文教育结合起来,能否取得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内容是否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教育方法能否有效地结合学生的行为发生、发展的特点、要求和规律。在语文教育中贯彻做人教育应始终注意把理想、信念、理论与社会现实、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大道理融于小道理,融入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中;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将理论原则形象化,抽象概念具体化,一般内容生活化。在语文教学中,在做人教育的实施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去观察、认识、分析学生的各种思想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努力做到“学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使语文教学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