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由高粱和苏丹草杂交而成,是一种兼具双亲优良性状的饲用牧草。本研究以散穗高粱和黑壳苏丹草为亲本,以其杂种F2代的170个分离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高丹草SSR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并对其8个重要的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为进一步开展高丹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亲本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及1个F2作图群体单株的基因组DNA进行SSR引物筛选,从120对引物中选出50对适宜引物,对高丹草F2代170个单株PCR扩增得到226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引物扩增出4.5个位点。2.对226个SSR标记位点进行χ2检验表明,有偏分离标记32个,占总标记数的14.2%。3.构建出一张包含181个SSR标记、10个连锁群的高丹草SSR分子遗传图谱,占所有标记数的80.08%,其中偏分离标记15个。各连锁群长度在5.8cM~152.3cM之间,标记数范围从3-45个,图谱总长803.13cM,标记间的最大间距27.7cM,最小间距4.8cM,标记间平均距离4.38cM,图谱密度较高。4.F2作图群体单株的氢氰酸含量、株高、分蘖数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均呈连续的正态分布,且各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有13组呈现极显著相关,2组呈现显著相关。5.对高丹草8个主要性状进行定位共获得17个QTLs,其中叶片数的QTL2个茎粗的QTL4个、分蘖数的QTL2个、叶长的QTL2个、叶宽的QTL3个、穗长的QTL2个、株高的QTL1个,氢氰酸的QTL1个,这些QTL位点分布于连锁图谱1-7和9连锁群中,贡献率从12.5%~25.6%,最高的是控制叶宽和控制氢氰酸含量的QTL6.所定位的17个QTLs中,表现为加性效应的有1个,占QTL总数的5.88%;部分显性效应的3个,占17.65%;显性效应的4个,占23.53%;超显性效应9个,占52.94%。这表明在高丹草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中显性效应和超显性效应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