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IL-10、IL-17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承德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脑梗组;脑梗组患者入院时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患病后90天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近期的预后情况,将脑梗组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56例和预后不良组44例(≧2分)。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3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一般统计学资料及常规实验室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IL-10及血清IL-17水平,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进行。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校正其它多种因素后,分析血清IL-10、IL-17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脑梗组与对照组一般统计学资料及试验指标的比较脑梗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甘油三酯、等作对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组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血清IL-10水平、血清IL-17水平与脑梗组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血清IL-10与NIHSS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r=-0.298,P=0.003),血清IL-17与NIHSS存在正相关关系(r=0.342,P=0.000)。3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血清IL-10水平、血清IL-17水平、空腹静脉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对年龄、性别、空腹静脉血血糖水平、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等多种因素后发现,血清IL-10水平(OR 0.779,95%CI(0.615~0.986),P=0.037)降低、血清IL-17水平(OR 1.605,95%CI(1.171~2.201),P=0.003)升高对为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血清IL-10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其水平降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2血清IL-17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水平升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其他文献
经历了2011年的爆发期,2012年移动互联网真正崛起,成为可以与互联网并驾齐驱的大市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初具雏形,盈利渐现曙光。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血瘀型、52例非血瘀型冠心病(CHD)患者和
1概述$$石墨烯作为已剥离的最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导热系数和电子迁移率等物理性能,被誉为“黑金”和“改变21 世纪的神奇物质”。发达国家均从战略层面对石墨烯的研
报纸
总结了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基础护理、饮食护理、补液、疼痛护理、产科处理、产褥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认为妊娠合
进一步提高对书评价值的认识,反对取消主义和应付态度;进一步增进书评的道德科学品格,抵制腐败作风和迁就主义;进一步强化书评的文体意识,破除呆板模式和枯燥文风;进一步组织书评的
近年来,我国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经济较发达区域,自动监测网络已遍布重点城市和区县。自动监测网络由多个监测站点组成。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大发展的背
《黑客诀》是《网络英雄传》(简称“网英”)系列小说的第四部,一经上网发布(同时出版纸质书)便引起较大反响,发布会、研讨会、分享会应声召开,进入书香节签售,入选当月文艺联合书单,随
报纸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到来,衰老及其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问题日益严峻。血管老化包括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机体衰老的一部分。目前科学家对
中国近代社会演变的问题,长期以来是中外学者所潜心研究的课题。面临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系统地考察这一历史课题,更具有回顾过去、开拓未来的重大意义。为了集思广益,深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