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所以研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与取向,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以货币理论及其揭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理论基础,在技术操作上以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等为标准,同时也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经济形势变化、制度变迁等综合力量相互作用下"相机抉择"的结果.中国在1996年采用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标志着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开端,但是随着近几年中国通货紧缩的出现,理论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出现了不同的主张.面对入世后新形势的发展,正确评价当前的货币政策中介日标以及对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介日标提出合理的建议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分析了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指标的效果,介绍了西方国家中介目标的变化对中国的启示,研究了利率目标制和通货膨胀制理论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并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发展角度对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及金融经济环境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完善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