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焊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焊接过程需要协同控制的设备也随之增多。单片机性能有限,软硬件资源较少,无法运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难以满足智能焊接集中控制对人机交互、多从机控制、网络服务、文件系统管理和在线质量检测的要求,而工控机系统软件冗余,成本较高,体积大,不适合焊接现场的恶劣环境使用。本文基于异构多核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方案设计了智能焊接机器人集控器,实现了K-TIG焊接平台下的集中控制
【基金项目】
: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智能无轨导全位置爬行高效焊接机器人系统研发及应用,编号:2020B09092800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钛合金等离子-MIG 焊成形机理及过程稳定性控制,编号:2021A151501177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焊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焊接过程需要协同控制的设备也随之增多。单片机性能有限,软硬件资源较少,无法运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难以满足智能焊接集中控制对人机交互、多从机控制、网络服务、文件系统管理和在线质量检测的要求,而工控机系统软件冗余,成本较高,体积大,不适合焊接现场的恶劣环境使用。本文基于异构多核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方案设计了智能焊接机器人集控器,实现了K-TIG焊接平台下的集中控制和熔透状态预测。本文首先论述了选题背景和意义,以STM32MP157DAA1异构多核处理器为核心设计了智能焊接机器人集控器总体方案,以及对其硬件电路进行设计,包括基于异构多核的最小系统电路、内部接口电路、外部通讯接口电路和数字IO电路。通过在不同内核中划分不同任务,实现实时任务和通用计算、网络任务的解耦。主核和从核通过共享内存和Open AMP实现核间通讯。在从核中移植并裁剪Free RTOS实时系统,并划分多任务来完成焊接过程控制和基于Modbus RTU的从核与K-TIG焊机、熔池识别系统通讯,以满足焊接过程中的实时性要求。在主核中移植并裁剪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基于Qt组件实现了人机交互、机器人通讯、焊接数据实时记录、文件管理和熔透状态预测功能。本文使用LM-BP神经网络对熔透状态进行预测,根据其实现原理设计了迭代训练流程,分别在PC和智能焊接机器人集控器中完成反向误差传播和正向传播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多维焊接过程数据为输入,熔透状态为输出的预测模型,其预测正确率可达90.80%。最后搭建试验平台,对智能焊接机器人集控器进行功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智能焊接机器人集控器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实现了焊接过程中的多从机通讯和协同控制,能够对实时熔透状态进行预测,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其他文献
漆包线作为电子器件、电磁绕组等多种电子元器件的关键材料,在电子设备制造业中有广泛的应用。针对目前利用漆包线电阻点焊过程多信息监测点焊质量的研究较为缺乏及工业生产采用焊后人工质检的现状及局限性,本文研究点焊过程多信息检测系统及基于过程信息的质量评估方法,促进漆包线电阻点焊质量在线评估技术的发展。过程信息检测系统硬件设计包括:设计以罗氏线圈为传感器的脉冲直流信号采样电路,基于模拟开关电路及固定积分电路
目的:了解妇产科医生对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COC)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为我国COC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6月-2022年4月,经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网络招募调查对象,在全国21个省份招募自愿参加的妇产科医生为研究对象,用自制问卷进行线上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和COC知信行情况。采用潜在类别分析、Cochran-Mantel-Haenszel检验、两水平二分类logist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油耗和排放法规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由于纯电动车型依然存在里程焦虑,以及伴随着原材料和电池涨价、油价上涨的消息,混动车型开始迅速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兼顾动力性和排放性,在当下过渡期更具有竞争力。PHEV在车辆的能源结构上进行了改善,提高了能量利用的效率,但是在车
金属薄板构件在汽车、家电和航天航空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金属薄板对热输入敏感,采用GMAW焊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和烧穿等焊接缺陷。变极性GMAW通过调整焊接电流大小和正负半波的时间来精确控制对母材的热输入量,解决GMAW焊接稳定性差、热输入量大、焊接变形严重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变极性GMAW工作原理,搭建了变极性GMAW焊接工艺试验平台,对焊接测试设备进行了选型,指定了工艺试验
变速器作为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噪声、振动问题对整车NVH性能有较大影响。齿轮敲击所产生的噪声频带宽,且声压级存在阶跃现象,更容易引起车内人员的烦恼与抱怨,因此已成为主要的NVH问题而逐渐受到各大汽车厂商的关注。此外,双离合变速器(DCT)在预选挡位策略下的敲击齿轮数量增加,使DCT齿轮敲击问题更加突出。基于此,本文以存在齿轮敲击问题的某型DCT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产品需求的多元化,汽车不仅要具备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基本性能,还需要满足汽车声品质的要求。而车门作为人与汽车最频繁接触的部件,其关门声品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因而汽车关门声品质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工程意义。本课题以乘用车关门声为研究对象,进行主观评价试验和客观评价分析,应用描述型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出最能代表主观偏好性的客观评价参数,实现了客观评价参数的有效降维,并建立主
发动机悬置在载荷长期的作用下,会产生蠕变现象,其结构尺寸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最终蠕变的数值会趋于平缓变化。悬置发生蠕变后会改变自身的原有结构,导致其静动特性及疲劳寿命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掌握发动机悬置静动特性的变化规律,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蠕变对发动机悬置的潜在影响。本文研究了橡胶蠕变对发动机悬置静动特性的影响,能够为提升整车隔振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其他橡胶类元件的蠕变研究提供帮助。在研究蠕变
伺服驱动系统中电机与机械传动系统呈强耦合、时变等非线性特性,是一类典型的机电耦合系统。机械、电气参数激励会导致伺服驱动系统产生耦合振动现象,严重影响系统可靠运行寿命。针对传统机电耦合系统建模过程中,机械系统与电气系统融合度不高的缺点,构建了非线性多惯量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为解决复杂工况下转速和负载剧烈变化要求快速抑制系统谐振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与陷滤波器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算法,实现了伺服驱
表面粗糙度作为评价表面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关系到零部件之间的配合性、耐磨损性、耐腐蚀性、润滑摩擦等性能。切削表面成形机理主要由运动学、弹性回复、塑性侧流等决定,其中塑性侧流在精密、超精密切削中会显著影响表面成形,其主要与切削参数、刀具几何参数、工件材料等有关。然而,目前对塑性侧流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实验数据并结合优化算法获得的解析公式,缺乏对塑性侧流成形过程的深入研究。因此,深入分析塑性侧流的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