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逐步由直接进行宏观调控向利用中介指标间接进行调控转变。但是,近年来,我国采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可能在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未完成,利率传导机制仍有待完善。当前我国转而控制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和加强管理信贷投放节奏,这说明我国对货币政策调控手段仍然集中在对商业银行信贷的调控上。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发展而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众多大型金融机构遭受严重打击、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对于这次金融危机起因,众多学者分析认为,不当的货币政策和银行风险控制的不利是主要原因。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大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影响了银行贷款行为,从而影响了银行的风险状况。因此,不同治理结构的银行在面临相同政策时会选择不同的行为,这种银行治理水平差异引发的行为差异最终又会影响到银行的风险状况。总的来说,商业银行会随着货币政策的调整而调整其贷款行为,而不同治理水平下的不同银行做出的这种调整反应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银行的不同治理水平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鉴于此,本文通过构建模型、选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银行治理是否会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产生影响,综合考察银行治理和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简要概述本文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框架。第二章,文献综述,为相关的研究综述,分别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一方面是关于银行治理对商业银行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关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第三章,理论概述。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贷渠道作用机制的相关理论以及银行治理在信贷传导机制中的作用。第四章,实证研究。主要进行计量结果分析,选取了14家商业银行近十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选择银行特征变量、银行治理变量、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宏观经济控制变量作为计量模型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是研究结论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