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髓初级内脏传入中枢与中央杏仁核的直接、间接联系及相关递质支配的形态学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髓孤束核是内脏信息传导通路的初级传入中枢,内脏活动信息在此经初级整合后直接或间接向前脑投射。中央杏仁核是与内脏活动相关的重要前脑结构之一,直接或间接接受孤束核来的内脏信息的传入,同时也反馈支配下位脑干与内脏活动相关的核团,如臂旁核、延髓腹外侧区及孤束核等。生理学工作已有较多的证据支持上述观点:形态学方面,其他研究者及笔者本人已往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这种联系。但这些工作绝大多数仅局限在光镜水平,很少有超微结构方面的资料。本论文从形态学方面研究了孤束核与中央杏仁核的直接和间接通路及相关的递质支配。重点在超微结构方面的研究。 一、延髓与中央杏仁核的直接联系及相关递质支配 延髓和中央杏仁核(Ce)有往返的直接联系。本文研究发现,投射到Ce的孤束核(NTS)和延髓腹外侧区(VLM)神经元多数是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其主要分布在同侧NTS和VLM的尾段;而Ce也反馈投射到NTS和VLM,其投射纤维主要分布在它们的吻段。电镜研究发现,较大比例的延髓投射到Ce的TH阳性神经元接受GABA能终末的支配;而Ce反馈投射到NTS和VLM的纤维几乎全部为GABA免疫阳性,与NTS和VLM内非标记神经元形成对称性突触。以上结果表明,
其他文献
癫痫多发、难治、危害性大,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为其典型代表之一,深入探讨癫痫发作可能的细胞学基础与分子机制,已成为最终认识和解决癫痫问题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采用公认的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模型——大鼠红藻氨酸诱导性癫痫发作,以组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及一组小剂量的L-精氨酸予以干预,用多种定性、定量或半定量方法,从行为学评估(制备录像资料)、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与Nissl复染)以及生物化学
广为人知的是哺乳动物垂体前叶无支配腺运动的神经,仅有少数支配血管的自主神经。下丘脑对垂体前叶的调节是经门脉介导的。但是,自从本实验室在包括大鼠在内的一些哺乳动物垂体前叶发现相当多数量与腺细胞关系密切的肽能神经纤维后,又证实这些神经纤维及GABA能神经纤维与各种腺细胞间形成突触联系。当刺激这些神经纤维时,可改变腺细胞的分泌活动。还发现这些神经纤维对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反应活跃。基于这些实验依据,鞠躬教
学位
众所周知,存在于脑干下行抑制系统中的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具有镇痛作用。然而,5-HT和NA产生抑制性效应的机理尚不清楚。许多证据表明,作为脊髓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的甘氨酸(glycine,Gly),对脊髓伤害性传导起重要调节作用。Gly与受体结合后,作用于Gly门控氯离子通道,增加氯离子的电导,使细胞膜发生超极化。最近有证据表明,通过细胞内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介导的Gly受体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是感受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并向上位脑结构投射的重要中继站,电刺激中缝大核对三叉初级传入伤害性刺激信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调节过程中不仅有经典递质及肽类递质的参与,而且有氨基酸类递质的参与,生理学方面的工作已有很多证据支持上述观点。在形态学方面,关于初级传入和下行投射与Vc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仅见一些零星的资料,且主要是光镜水平的工作,而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在Vc内的
学位
近年来,应用灵敏的免疫组化等方法,本研究室在若干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脑下垂体前叶发现了数量较多的SP、CGRP、galanin等肽能神经纤维;它们与腺细胞关系密切,并形成典型的突触联系,从形态学方面证明了这些肽能神经纤维的腺运动性质。这些肽能神经纤维中至少有部分起源于下丘脑;而且这些纤维可以对机体的内分泌状态的变化作出积极的反应。新近离体实验表明电场刺激垂体前叶神经纤维可明显影响前叶激素的分泌。从
目的:以大体,细胞及分子三个不同水平,从应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垂体细胞入手,探讨营养素锌对冷应激大鼠ACTH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锌在冷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①将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1、3、5组给予正常饲料(含锌39.2±4.5ppm),饮自来水,2、4、6组给予正常饲料,自来水中加ZnCl2(25mg/L),5d后,在一日内,8时,16时,24时分别
胎肝是一种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组织,能分泌多种促进细胞生长的因子,特别是近几年来广泛应用的”肝细胞生长素”就是直接从胎肝组织提取的一种混合蛋白多肽成份。但是,由于蛋白纯化方面的原因,以及成分的非单一性,至今也未克隆出它的基因。这也是传统从蛋白到基因研究方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有鉴于此,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直接寻找新基因,并发展了一些相应的新技术。其中利用细胞间基因表达差异来筛选新基因的方法是近来受到热
在本实验中,我们以野生型人类2型腺伴随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Type 2,AAV-2)全基因组载体pSSV9,pSSV9-int-为基础,构建了AAV-2重组病毒载体pSSV9/P40-LacZ(+),pSSV9/P40-LacZ(-),pSSV9/MuLV-neosv和pSSV9/MuLV-neosv-IL2,以及表达载体pGEM-3zf/P40-LacZ。用重组载
人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但人单抗的制备远比小鼠单抗困难。尽管如此,人们对人单抗制备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却从未停止过。近年来出现的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为人单抗的制备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人们看到了希望。但就目前而言,这一技术尚未成熟,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弊病。EB病毒(EBV)转化、杂交瘤和二者相结合的EBV-杂交瘤技术仍是人单抗制备的主要手段。在这些常规技术中,亲本细胞系的性能好坏
学位
越来越多的研究事实表明免疫系统不是仅有自主调节的一个独立系统,而是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双向联系。免疫系统通过释放信息分子,将免疫活动的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信息在中枢经过整合后再传出调控信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本研究应用多克隆免疫刺激剂LPS免疫激发动物,利用c-fos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活动密切有关的核团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分析讨论了动物接受免疫刺激的信息怎样传入中枢内与免疫有关的核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