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研究视角,以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三次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趋势及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旨在探明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为促进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结构优化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首先,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江苏省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1978年以来,江苏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二、三产值比重持续上升,并且在2015年江苏省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模式的转变;其次,分析了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地区差异,发现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仍在不断扩大,但其增长量和增长率在2003年已出现拐点,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增长态势放缓,增幅收窄。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间差异明显,苏北地区转移比例较低,约为60%,仍需要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苏南地区转移比例较高,超过80%,需要重点关注转移劳动力内部的结构优化;最后,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指标分析了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均衡性,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三次产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力度。实证结果显示,第一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显著的负偏离,这表明第一产业生产率较低,劳动力存在过剩的可能性;二、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现较弱的正偏离,表明二、三产业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性,但吸纳能力较弱。计量结果显示,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产值比重与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业产值比重与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江苏省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演变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除产业因素外,控制变量中人均GDP、人口流动性、全国产业结构非农化演变程度与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率与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文章的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江苏省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优化转移结构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