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体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理念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的个案分析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是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前科学课程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和国际理科课程STS教育思想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用观察、访谈等质的研究方法,于2005年10月到11月之间对某校4名初中化学教师进行个案研究。 首先,引言部分回顾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理念在化学课程中的历史发展,分别从西方理科课程改革和我国化学课程改革的两个角度。然后,介绍了本研究的特色研究方法——质的、个案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其次,综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化学课程中“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在本文的内涵,同时介绍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理念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和国际理科课程STS教育思想。 再次,文章主体部分分析了教学实践中“两贴近”的实施现状,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对几位化学教师的访谈来了解课堂中教学内容、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的真实情况,继而走近教师的困惑,分析影响教师实施“两贴近”教学的具体因素。 最后,结合教师的困惑和实施中的影响因素,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教学活动方式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的建议性的教学策略。这只是本文提出的部分建议,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完善。
其他文献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核心,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网络教育效果的好坏。我国网络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也凸现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注重内容呈现,忽略教学设计;开
随着课程建设的逐步完善与发展,隐性课程已成为当今课程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实践、结果”、“学习状态”、“知识、观念”、“校园文化”、“教育影响
在美国历史上,海伦·帕克赫斯特是除了杜威以外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她在教育实践中创立了道尔顿制教育。20世纪的20到30年代,道尔顿制教育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虽然没有确切
2012年,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在教育领域引发热潮,MOOC平台的建设问题是MOOC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MOOC发展现状、包括主流平台课程特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平台功
写出一篇文质兼美、见解深刻的议论文,是普通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其不仅仅是应试教育的需要,更是普通高中生在成长历程中积淀自身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气质的需要,然而纵观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