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廷议”即廷臣集议,是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决策的基本形式,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强化而不断发展。“廷议”萌芽于先秦,成形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元明时期达到完善,清代逐渐被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所代替。明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空前强化的一个朝代。朱元璋继位后,撤销了中书省,废除了宰相制,使国家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为了弥补皇帝个人智慧及能力的不足,加强皇权专制,明太祖在中央决策上实行廷议制度,发挥廷臣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皇帝出谋划策。正如明前期诸帝所希望的,廷议在明前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决策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集中论述了明前期诸帝在中央决策中实行廷议的原因,及明前期廷议决策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并从廷议与皇权、内阁的关系方面阐述了廷议对整个明代政治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