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一枫被称为“后王朔时代”的“北京顽主”。他的早期创作主要依赖个人经验,进行回忆式的青春书写。直到2014年,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问世,这标志着石一枫不甘心仅仅跟随王朔的脚步,他选择回归传统,回归现实,在作品中书写小人物的血泪,揭露当下社会所面临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他写“实然世界”,也展现“应然世界”,显现了作家的人文关怀,更承担起了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本论文共分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对石一枫其人及其创作进行概述,对石一枫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本选题的研究意义进行阐述。正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从石一枫小说的批判主题入手,对小说中所描写的阶层分化和精神困境现象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石一枫关于阶层分化问题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具体的城与人,其中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和阶层固化问题都涉及到社会公平问题。伴随着阶层分化产生的问题还有阶层价值观的分化,高位者往往空虚乏味且道德低下,低位者热情上进且道德高尚,两者互不接受,泾渭分明。石一枫还关注着人们所面临的道德困境:遵守道德的人活得异常艰难,违反道德的人反而活得有滋有味。而且道德也会转化为“软权力”,毁灭人的理性思考。除此之外,信仰问题也被纳入石一枫的思考范围,欲望急速膨胀的人和贫苦盲目的信徒共同构成了信仰乱象。第二章,从石一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出发,对石一枫笔下的顽主、小人物和女性拯救者形象进行分析。石一枫笔下的顽主,他们高傲又自卑,追求不同于世俗的生活,心中常怀英雄梦。底层小人物普遍比较偏执,有自己内心坚守的东西,即便自己身处泥潭,也心怀星空。女性拯救者是遗世而独立的存在,她们是浑浊世界里唯一幸存的纯洁,她们自身的努力会激励颓废荒唐的男性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第三章,以石一枫小说的审美意蕴为视域,从独特的现实主义表达以及语言风格两个方面,探讨小说的审美意蕴。本文认为,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石一枫他拥有非凡的想象力且十分注重小说的戏剧性,常以突发和偶然事件去推动事件发展。他常用“帮闲”这类人物去观察社会和人,并利用一些细节展示去加深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除此之外,石一枫惯常用幽默风趣的叙述风格去抵消宏大主题所带来的硬伤,采用京味口语和污秽化的语言策略,既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又能消除明显的说教感和生硬感。论文结语部分对正文所阐述的观点进行整合。本文认为,石一枫的作品中存在着明显的主题先行倾向,对上层阶级人物存在偏见。还存在着相似的叙事模式和重复的故事情节,但瑕不掩瑜,不可否认的是石一枫向现实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个人叙述风格和作家社会责任的统一。作为新社会问题小说的继承者,石一枫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