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随着中国政府对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大力推进,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影响逐渐增大,学术界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作为一项制度化的传播活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设立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反馈,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其带来巨大影响。以互联网和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信息来源更加多元、传播路径更加复杂、互动平等交流的影响力更为显著。这些媒介特性给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改变政府与公众的博弈状态。本文从传播主体积极尝试网络新闻发言人形式、传播渠道拓展政务微博以及传播主客体关系从“发言”到“对话”的转变三个方面梳理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进而论证保障公众知情权是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价值归宿和落脚点。同时,新媒体也带来复杂的舆论环境:渠道的去中心化增加了网络舆情的不确定性,“把关人”角色淡化导致舆论环境的难控性,表达的自由化增加网络舆情的偏向性,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舆情一体化趋势加强。这对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机遇。本文的落脚点是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优化、增强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传播效果。依据拉斯韦尔“5W”模式的传播机理,从传播者、讯息、媒介和受众等四个角度切入,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路径。这包括:在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必须熟知新媒体传播规律,提升媒介素养,从官方用语向受众语言转变,形成新媒体时代的有效对话;传播内容杜绝回应的“零信息”现象,打破传播体制条块分割,健全信息通报机制,还要做好舆情分析,优选发布内容;坚持推进实体和虚拟空间两种传播渠道的建设,注重国际合作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与新媒体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善于运用人际传播模式加强与媒体记者、公民的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