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比较麻醉诱导前滴注不同浓度的硫酸镁,观察各个时间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皮质醇浓度的变化,镁的浓度以及血流动力学不平稳时需要干预的病例数,探讨硫酸镁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择期选择拟行气管插管全麻外科手术老年(≥65岁)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生理盐水(M1组),硫酸镁20mg/kg(M2组),30mg/kg(M3组),40mg/kg(M4组),50mg/kg(M5组),每组20例。由助手配置药物,研究者浓度未知。所有患者入室后连接美国太空监护仪,行常规监测HR,BP,ECG,开放静脉通道。上述操作完成后,待患者平稳10 min(测量基础值),第一次抽取外周静脉血,标记为A1。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4u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行全麻诱导。患者平稳后缓慢滴注研究药物,插管前3min药物滴注完毕,行气管插管(由同一有经验的麻醉医师施行)。插管即刻由助手抽取第二次外周静脉血(非输液侧),标记为A2。气管插管成功后行机械通气,VT 8-10ml/kg,RR 10-12次/分,维持PET CO235~45 mmHg。麻醉诱导及维持期间若收缩压(SBP)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5%,则静脉注射麻黄素6-12 mg;若HR≤50次/min,则静脉注射阿托品0.3 mg;若SBP上升为基础值的25%及以上或HR≥120次/min,则做相应处理。诱导后10分钟第三次抽取外周静脉血,标记为A3。记录基础状态(T1),滴注硫酸镁(T2),硫酸镁滴注完毕(T3),输注肌松药(T4),输注肌松药后1min(T5),输注肌松药后2min(T6),插管即刻(T7),插管后1min(T8),插管后3min(T9),插管后5min(T10)各个时间点SBP、DBP、HR,MAP以及送检A1,A2,A3各点血液标本,检测皮质醇浓度和镁离子的浓度;同时记录麻醉诱导及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不平稳干预的措施及次数。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五组患者的ASA评分,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M1组的HR,MAP在插管即刻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组较基础值变化不明显(P>0.05)。M4,M5组在插管前和基础值和其他组相比血压明显下降。M1组的皮质醇浓度在插管即刻明显上升,其余各组下降。各硫酸镁实验组插管后皮质醇浓度降低较基础值有统计学差异。与M2组相比,M3,M4,M5组发生低血压的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硫酸镁试验组插管后镁离子的浓度升高,但均低于临床最低中毒剂量。结论:硫酸镁20mg/kg是减轻老年患者插管反应的最佳剂量。用量不足可能会致气管插管血压升高,进一步增加镁的剂量可能会导致明显的低血压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显著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