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不同宽窄行配置下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光合调控关键酶、产量与品质等方面变化规律及差异,获得马铃薯高产优质最佳宽窄行配置。基于净作栽培条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三个密度为主区(A1:3000株/亩、A2:3500株/亩、A3:4000株/亩)和六个宽窄行配置(cm + cm)为副区(B1:50 + 50、B2:55 + 45,B3:60 + 40,B4:65 + 35,B5:70 + 30,B6:75 +25)的不同组合,深入研究三种密度下不同宽窄行配置对马铃薯‘青薯9号’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 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叶面积指数(LAI)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B4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次为B5处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LAI呈升高的变化趋势,两个试验点的A3密度都显著高于A1密度。说明中高密度下的B4和B5这两种宽窄行配置是提高马铃薯叶面积指数的必要条件。
单株干物质量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先升高后降低,有一个最佳的宽窄行配置B4,其次为B5,显著高于其它宽窄行配置处理和等行距配置。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干物质量逐渐降低,A1最高,依次为A2、A3,三者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说明宽窄行配置和种植密度均能显著影响单株干物质量的积累,低密度及适宜的宽窄行配置有利于单株干物质量的积累。
2. 对马铃薯光合特性的影响
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以B4和B5处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在渭坨镇试验点三密度间差异不显著,尖山镇点A3密度显著高于A2和A1密度。说明宽窄行配置较种植密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大,B4和B5这两种宽窄行配置是提高或保持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有效措施。
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先升高后降低,以B4和B5处理较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Pn、Tr和Gs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A1和A2密度的Pn值显著高于A3密度,Tr值在三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A1密度的Gs值显著高于A2和A3密度。说明适宜的宽窄行配置和中低密度有利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以B4和B5处理的宽窄行配置最佳。
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胞间CO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以B4和B5处理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处理,说明适宜的宽窄行配置可以降低马铃薯叶片的胞间CO2浓度,等行距和过宽过窄的宽行距都不利于马铃薯叶片胞间CO2浓度。叶片胞间CO2浓度在三密度间的表现为A1<A2<A3,且A2和A3显著高于A1密度。
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先升高后降低。宽窄行配置比等行距配置的Fv/Fm、Y(II)和qP高,以B4和B5处理较显著,说明适宜的宽窄行配置有利于叶片叶绿素荧光的进行。
不同宽窄行配置处理对 RuBP 羧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力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RuBP羧化酶和SP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说明宽窄行配置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叶片RuBP羧化酶和SPS活性,B4处理的这种宽窄行配置最佳。
3. 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对马铃薯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马铃薯产量在A因素(种植密度)间和B因素(宽窄行配置)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宽窄行配置的影响最大,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马铃薯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其中 B5 处理产量最高,其次为B4处理,均显著高于等行距的B1处理。马铃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产量不再继续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A2和A3密度显著高于 A1 密度。由此说明种植密度和宽窄行配置均能显著影响马铃薯产量,合理密植及田间配置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有效途径。
4. 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
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随着宽行距增加窄行距缩短先升高后降低,淀粉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B4和B5处理较高,维生素C含量以B3和B4处理较高。说明宽行过宽和窄行过窄均不利于块茎品质含量的积累。各品质指含量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整体表现为 A1>A2>A3,说明低密度更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块茎品质。商品薯率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先升高后下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说明不管是种植密度还是宽窄行配置对商品薯率都有影响,并且有最佳的种植密度和宽窄行配置组合,中等密度和宽窄行配置的商品薯率较高。
1. 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叶面积指数(LAI)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B4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次为B5处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LAI呈升高的变化趋势,两个试验点的A3密度都显著高于A1密度。说明中高密度下的B4和B5这两种宽窄行配置是提高马铃薯叶面积指数的必要条件。
单株干物质量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先升高后降低,有一个最佳的宽窄行配置B4,其次为B5,显著高于其它宽窄行配置处理和等行距配置。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干物质量逐渐降低,A1最高,依次为A2、A3,三者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说明宽窄行配置和种植密度均能显著影响单株干物质量的积累,低密度及适宜的宽窄行配置有利于单株干物质量的积累。
2. 对马铃薯光合特性的影响
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以B4和B5处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在渭坨镇试验点三密度间差异不显著,尖山镇点A3密度显著高于A2和A1密度。说明宽窄行配置较种植密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大,B4和B5这两种宽窄行配置是提高或保持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有效措施。
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先升高后降低,以B4和B5处理较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Pn、Tr和Gs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A1和A2密度的Pn值显著高于A3密度,Tr值在三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A1密度的Gs值显著高于A2和A3密度。说明适宜的宽窄行配置和中低密度有利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以B4和B5处理的宽窄行配置最佳。
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胞间CO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以B4和B5处理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处理,说明适宜的宽窄行配置可以降低马铃薯叶片的胞间CO2浓度,等行距和过宽过窄的宽行距都不利于马铃薯叶片胞间CO2浓度。叶片胞间CO2浓度在三密度间的表现为A1<A2<A3,且A2和A3显著高于A1密度。
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先升高后降低。宽窄行配置比等行距配置的Fv/Fm、Y(II)和qP高,以B4和B5处理较显著,说明适宜的宽窄行配置有利于叶片叶绿素荧光的进行。
不同宽窄行配置处理对 RuBP 羧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力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RuBP羧化酶和SP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说明宽窄行配置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叶片RuBP羧化酶和SPS活性,B4处理的这种宽窄行配置最佳。
3. 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对马铃薯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马铃薯产量在A因素(种植密度)间和B因素(宽窄行配置)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宽窄行配置的影响最大,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马铃薯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其中 B5 处理产量最高,其次为B4处理,均显著高于等行距的B1处理。马铃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产量不再继续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A2和A3密度显著高于 A1 密度。由此说明种植密度和宽窄行配置均能显著影响马铃薯产量,合理密植及田间配置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有效途径。
4. 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
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随着宽行距增加窄行距缩短先升高后降低,淀粉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B4和B5处理较高,维生素C含量以B3和B4处理较高。说明宽行过宽和窄行过窄均不利于块茎品质含量的积累。各品质指含量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整体表现为 A1>A2>A3,说明低密度更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块茎品质。商品薯率随着宽行距变宽窄行距变窄,先升高后下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说明不管是种植密度还是宽窄行配置对商品薯率都有影响,并且有最佳的种植密度和宽窄行配置组合,中等密度和宽窄行配置的商品薯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