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柴油机多故障解耦与智能诊断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油机具有功率大、效率高、机动性好等特点,是船舶运输及工业生产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其一旦发生故障不仅将带来大量经济损失,严重时还会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及时、准确地诊断出柴油机潜在故障,并进行故障报警和定位,是保障柴油机安全、可靠运行的迫切需求。柴油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是确保柴油机安全、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该技术经过长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船用柴油机结构复杂,潜在故障形式众多,且各种故障之间往往存在多维、复杂的耦合关系:一方面,一种故障可能表现出多种异常征兆形式;另一方面,检测到的异常征兆也可能对应多种故障,这给船用柴油机故障源的定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柴油机所有潜在故障中准确识别出真实故障源,即柴油机多故障诊断问题,是当前柴油机故障诊断研究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为此,本文从柴油机多故障耦合关系分析、柴油机运行状态特征优化选取、柴油机故障检测与异常数据挖掘、多故障解耦与诊断四个方面开展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柴油机多故障耦合关系分析。提出采用键合图和时间因果图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柴油机多故障耦合关系,即首先根据柴油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柴油机多能域键合图模型,然后通过对该键合图模型进行转化,构建柴油机时间因果图模型。时间因果图模型采用有向图的形式描述了柴油机各项运行参数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定义在时间因果图上的前向推理,可得到柴油机发生不同故障时各项运行参数的响应特性。利用所提方法建立了柴油机润滑系统故障-异常征兆间的因果关系,并基于Beta14型船用柴油机试验台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柴油机状态特征优化选取。提出两种柴油机运行状态特征优化选取算法,其目的是合理选取需要监测的柴油机运行状态参数,在不降低柴油机多故障区分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实施多故障诊断所需监测的运行参数。第一种方法采用集合划分的思想,将运行参数的异常变化作为区分故障类型的依据,通过选取能够区分所有故障的最小运行参数集,得到满足柴油机多故障诊断所需的运行参数监测方案。第二种方法采用条件熵作为运行参数子集对故障类型区分能力的度量,通过启发式搜索方法寻找一组最小运行参数集。采用该方法对柴油机润滑系统多故障诊断所需监测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结果显示监测参数由8个减少到4个,有效减少了实施多故障诊断的难度。
  (3)柴油机故障检测与异常数据挖掘。针对常用的单变量统计分析法在柴油机早期故障检测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自适应核密度估计结合多元统计理论的柴油机故障检测方法。首先采用主元分析法将柴油机运行参数投影到主元子空间和残差子空间上,然后在这两个子空间上分别构建Hotelling’sT2和Q两个多元统计量,采用自适应核密度估计确定这两个多元统计量的控制限,并利用其评估柴油机运行状态在主元子空间和残差子空间上的波动,实现对柴油机故障的检测。在MTU8V396型船用柴油机试验台上开展了故障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后,对过滤器堵塞的检测率最高由单变量统计法得到的65.75%提高至94.50%,对管道泄漏的检测率最高由48.75%提高至91.50%,对旁通阀泄漏的检测率最高由67.75%提高至94.00%,故障检测率提升效果显著,同时各运行参数对多元统计量的贡献值有效反映了该参数的劣化程度。
  (4)柴油机多故障的解耦与诊断。在基于多元统计理论的柴油机故障检测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贝叶斯网络融合专家知识与检测结果,实现对柴油机多故障的解耦与故障源定位。为消除专家知识差异对柴油机故障诊断结果的影响,提出在经典贝叶斯网络诊断模型中引入附加节点expert,基于该节点融合不同专家的先验知识;针对经典贝叶斯网络模型需要设置大量定量参数的问题,提出将noisy-MAX模型引入柴油机贝叶斯网络建模中,将多故障对同种征兆的耦合影响解耦为单故障下的因果机制,模型所需的条件概率数量由故障数的指数关系减化为线性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查找出柴油机的故障形式,为解耦柴油机多故障、准确定位故障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办法。
  本论文旨在探索一种能够解耦柴油机故障与征兆之间繁杂的关联信息,准确分离及辨识柴油机多故障的诊断方法,研究成果对提高船用柴油机的维修保障水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及自由空间光通信,也称为无线光通信,具有带宽高、容量大、安全性好、非授权频谱、安装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使得兼具两者优势的自由空间光传感器网络迅速发展。自由空间光传感器网络并被广泛应用在城域网扩展、灾后应急通信、光纤备份、蜂窝回程网络、量子通信以及军事保密通信等领域。然而自由空间光传感器网络通信时,受大气和节点瞄准影响通信质量下降甚至链路中断,同时节点具有有限的能量,因此提高自由空间光传感器网络通信质量、延长网络生存时间是自由空间光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当自由空间光
显微热成像技术能够根据温度变化来实现对细微目标对象的非接触成像,是近年来国内光电成像技术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针对前期研制的微扫描显微热成像系统存在的标定过程微位移计算精度低和微扫描系统误差大的问题,本文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预处理的频率域图像配准算法。该算法首先对采集的低分辨力图像序列进行图像增强,然后对图像的边缘用Tukey窗函数处理,对其进行傅立叶变换,用图像低频部分的像素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配准。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解决了传统算法存在的配准误差较大、耗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大容量且高效的信息传输,因而对与之匹配的偏振光学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现有的光器件也应势逐步趋向于小型化和集成化,微结构光纤的出现更是有力地推动了这一演变过程。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微结构光纤偏振器件的性能,学者们在其内部添加金属材料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引入其中。本文从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微结构光纤偏振器件出发,研究了相关光纤偏振器件的损耗、弯曲、带宽、模场面积、色散等特性。主要章节安排和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
随着近红外长波在医学、工业等方向的发展,近红外长波(1.5~2.5μm)光纤的需求也逐渐变大。目前此波段现有光纤都具有较高损耗,其中实芯光纤多用砷硫系材料,热损伤阈值低,而传统的空芯光纤多为金属电介质膜层结构,制作工艺复杂且化学稳定性差。近年来,空芯反谐振光纤因其制备工艺简单、损耗低、石英基底材料热损伤阈值高且造价低等特点成为近红外长波传输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对空芯反谐振光纤的特性进行系统研究,最终设计1种应用于近红外长波的低传输损耗、低弯曲损耗、单模特性好的空芯反谐振光纤。
  首
光纤传感器以其结构小巧、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易于与其他光纤器件集成等优点受到科研界的广泛研究,并已应用到众多领域,如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生物医疗等等。而长周期光纤光栅由于具有附加损耗小、无后向反射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领域。
  本文在总结长周期光纤光栅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长周期光纤光栅的传感特性,利用少模光纤制备了两种不同类型、不同长度的锥形少模光纤长周期光栅传感器,并对其温度和折射率传感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包括:
  首先,基于单模光纤长周期光栅的传输
近年来,光纤传感器以其结构紧凑、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通过制备光纤、改变传感器的结构或设计改进实验系统来实现待测物理量的高灵敏度测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柚子型微结构光纤的传输模式丰富,与单模光纤的级联结构简单,二者结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总结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光纤扭转传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采用柚子型微结构光纤作为传感单元,制备了柚子型微结构光纤两端级联单模光纤的光纤扭转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在两种不同的扭转实验系统下的传感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包
空芯光纤在现代光纤领域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通信和红外波段外,在紫外以及可见波段也具有重要科学与技术意义,特别是在医学、激光清扫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因此具有宽传输波段、低损耗以及高损伤阈值的空芯光纤是目前光纤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对Kagome光纤以及空芯反谐振光纤结构参数对其低损耗传输波段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
  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Kagome光纤和空芯反谐振光纤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空芯光纤相关的反谐振反射以及抑制耦合的导
近年来,伴随着航空航天、道路桥梁以及精密仪器等领域对弯曲形变的检测要求越来越精密化与多点化,光纤曲率传感器的优势愈发明显。光子晶体光纤制成的传感器因具备高双折射以及无尽的单模传输等优良性能,在弯曲检测等领域应用广泛。且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由于拥有特殊的结构和独特的耦合特性,使其在满足了精密测量要求的同时,也实现了多点检测的功能。
  本文基于模间干涉原理,在充分研究了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耦合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四种基于不同级联方式的光纤曲率传感器的传感原理,探究了不同级联结构下的传感器的曲率响应特性。具体
有机化合物因其具有资源可持续性、结构可调性和潜在的低成本等优势,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无机电极材料相比,目前大多数有机正极材料工作电压相对较低,这会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性能,从而影响有机电池活性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在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可用于提高有机电极材料的电位,我们的工作也将从这两个方向展开:
  (1)提出了一种通过稀释共轭骨架中氮基氧化还原中心的电子云密度来提高有机电池工作电位的策略。与以氮六元环为氧化还原中心的富电子化合物相比,咔唑衍生物等五元环活性中心比六元环具有更高的原子偶极
六方氮化硼(h-BN)是一种典型的二维层状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常用于耐高温陶瓷和电子封装器件等领域。研究表明h-BN的性能对其微结构有强烈的依赖性。因此,利用微结构的调控,实现六方氮化硼性能的提高和新性能的开发,以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掺杂、复合等技术手段,对层状h-BN材料进行改性,并探索功能化h-BN在吸附、抗菌及催化方面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采用一步煅烧法制备碳掺杂的h-BN(C-h-BN)。利用XRD、TEM和BET等技术对所制备样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