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寻求心理帮助的来访者,都缺乏心理安全感。马斯洛也提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安全感影响范围非常广,具有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人相比在创造力、学业、认知、人际吸引、伴侣关系、自我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有安全感的人通常在这些方面都做的更好。家庭教养方式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有重要影响,对人格的塑造也有重要影响,人格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而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
本研究着力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对安全感的影响。以湖北省高中生为被试,实际有效被试为522名,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通过人格这一中介变量对安全感产生影响。
研究结论如下:
1、高中生的安全感,女生高于男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在这两个变量上差异不显著。在学校类别、生源地、母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变量上,高中生安全感差异得分显著。
2、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安全感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过度干涉保护,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能够预测安全感。父母过度干涉保护因子和内外向因子对安全感产生负向预测作用,而精神质、神经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安全感产生正向预测作用。
3、父母教养方式对安全感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人格变量中神经质和内外向因子对安全感的影响显著。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变量的直接影响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以人格为中介变量对安全感产生影响,人格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通过神经质和内外向对安全感产生影响;父母惩罚严厉通过对神经质对安全感产生影响。
4、本研究以实际的调查与数据为依据,支持了弗洛姆人格与安全感关系的理论,也支持了霍尼的基本焦虑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