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的角色认同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路径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人大代表应该是人民意志的代表者,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人大代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将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模式,反映中国代议制民主的状况。人大代表的角色认同涵盖了人大代表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是什么、做什么、以什么身份说话和行动等内容。   通过概括经典角色认同理论的特点和缺陷,论文重新定位角色认同的定位,认为角色认同是理解自我的途径、是发现自我的方法、是形成自我的因素,也是自我行为的机制。通过分析人大代表文献,探求人大代表角色认同变化的轨迹,即反映民声、行动呈现、职能发现、角色建构4个阶段。   既往的文献呈现了人大代表角色认同的演变,而人大代表角色认同的现状和期望的研究则必须基于当下的状况。本文的整体方法论是定性研究,Q方法和辅助统计分析都是在扎根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应用性和验证性研究,所以具体的研究方法为典型的定性与定量结合。   通过个案访谈搜集经验材料,以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人大代表角色自我认同模型,得到角色进入、角色素质、角色行为、角色权利、角色责任、角色保障、角色群体七个分析单元。经过三轮扎根分析之后得到五个一级核心概念,包括组织控制、行为态度、行为定位、行为效果、进入模式,六个二级核心概念,包括职责素质、权利感、识时务、时间保障、技术支持、政治文化,这些核心概念共同构成了人大代表角色自我认同精炼模型。人大代表角色自我认同的内容为人大代表角色认同的主体是代表角色行为认同;组织控制决定人大代表进入模式、行为态度、行为定位和行为效果,人大代表行为认同中行为态度、行为定位、行为效果存在明显互动;职责素质、权利感、识时务、时间保障、技术支持、政治文化是角色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Q方法为依据对人大代表的角色自我认同分类,根据代表角色自我认同扎根分析的结果设计Q问卷,对14个代表进行Q测试,得到三种类型的人大代表:消极依赖型、自我实现型、注重素质型。   另外,在对普通民众和人大工作人员的访谈分析后对相当数量的选民进行问卷测试,依据代表角色他者认同的特点,设计了他者认同问卷,分析了代表角色他者认同的内部结构。通过代表和民众间相同问题的对比测试,分析了代表角色自我认同和代表角色他者认同之间的差异,代表角色现状认同和期望认同之间的差异;探讨了代表行为现状认同和代表行为期望认同的影响因素差异。
其他文献
我们生活在风险社会里。风险无处不在,存在于食品安全、环境等领域。其中,食品安全风险是我国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历来是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的
金属结合剂杯形小直径CBN砂轮端面磨削沟槽底面时 ,砂轮磨削力不随砂轮累积磨削行程的增加而增大 ,已加工表面粗糙度Rz 稳定在 4μm以下 ,处于持续稳定的正常磨削状态。这缘
在我国刑法中,包庇犯罪不是法定的类罪,而是对一切包庇型犯罪行为的概括,可分为典型包庇犯罪和非典型包庇犯罪两种。目前,各国或地区的刑法很少将包庇犯罪规定为专门的一类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