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局部中药穴位贴敷大黄、芒硝等药物观察糖尿病便秘的改善情况,为临床更有效地应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糖尿病便秘提供依据。研究温度是否对穴位贴敷疗法疗效产生影响;探讨温度因素在穴位贴敷疗法中的作用。方法:以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90名糖尿病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苁蓉通便组、穴位贴敷组和加温穴位贴敷组。三组均接受常规降糖治疗及糖尿病便秘相关的健康教育。苁蓉通便组予苁蓉通便口服液15ml/日,清晨口服,7天为一个疗程。穴位贴敷组予中药饼剂贴敷神阙穴,每日晨起按要求贴敷1次,予纱布胶带固定,若出现排便,即时取下,总贴敷时间≤6h(未解大便超过6h亦即刻取下),每日更换;加温穴位贴敷组主要是应用暖宝宝贴结合中药穴位贴敷,其他与穴位贴敷组方法一样,两组都以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及2个疗程结束时测糖化血清蛋白和进行便秘严重程度、心理指标、生存质量指标等评分,并作分析、总结。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线资料:三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便秘病程、糖化血清蛋白(GSP)、体重指数(BMI)、便秘严重程度(CCS)、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治疗疗效比较:苁蓉通便组治愈13%,显效30%,有效30%,无效27%,总有效率73%;穴位贴敷组治愈23%,显效23%,有效37%,无效17%,总有效率83%;加温穴位贴敷组治愈20%,显效27%,有效63%,无效10%,总有效率90%。CCS评分比较:苁蓉通便组干预前15.47±0.79,干预后8.13±0.62;穴位贴敷组干预前14.40±0.85,干预后5.90±0.56;加温穴位贴敷组干预前14.40±0.57,干预后6.63±0.60,三组前后干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组间比较:穴位贴敷组优于苁蓉通便组(P<0.05),穴位贴敷组与加温穴位贴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排便时间(h):苁蓉通便组4.52±0.22;穴位贴敷组3.86±0.23;加温穴位贴敷组3.62±0.26,三组比较,P=0.021<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温穴位贴敷组在首次排便时间上优于苁蓉通便组和穴位贴敷组。心理和生存质量指标:治疗前SAS和SDS轻中度发病率分别为70%和72%,SAS、SDS、PAC-QOL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三组组间比较:SAS、SDS比较无差异;PAC-QOL量表中四个维度比较,其中生理、心理、满意度差异(P<0.0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担忧度差异(P=0.19)无统计学意义。糖化血清蛋白(μmol/L)比较:苁蓉通便组治疗前282±5.76,治疗后270.1±6.74;穴位贴敷组治疗前272.9±5.10,治疗后239.77±4.45,;加温穴位贴敷组治疗前269.53±5.84,治疗后233.83±5.12,三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穴位贴敷组和加温穴位贴敷组均优于苁蓉通便组(P<0.05),穴位贴敷组与加温穴位贴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指数(kg/m2)比较:苁蓉通便组治疗前24.70±0.56,治疗后24.75±0.49;穴位贴敷组治疗前25.02±0.65,治后24.54±0.57;加温穴位贴敷组治疗前25.92±0.63,治疗后24.72±0.46,三组前后比较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阙穴穴位贴敷能显著改善糖尿病便秘的临床症状;温热效应可促进中药穴位贴敷药物的吸收,缩短首次排便时间;便秘的改善有利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亦有利于血糖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