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氧还原(ORR)电极是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等电化学装置的阴极电极,因其动力学过程较阳极的氢电极或金属电极慢六到十个数量级,成为了制约这些类电化学装置能量转化效率的关键。目前,铂基催化剂为最有效的ORR催化剂,但地球储量低、成本高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其在电化学能量转换装置中的大规模使用。因此,要提升氧还原反应动力学速率,还需深入理解氧还原反应机理,发展高效低成本的氧还原催化剂。碳基催化剂如氮掺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还原(ORR)电极是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等电化学装置的阴极电极,因其动力学过程较阳极的氢电极或金属电极慢六到十个数量级,成为了制约这些类电化学装置能量转化效率的关键。目前,铂基催化剂为最有效的ORR催化剂,但地球储量低、成本高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其在电化学能量转换装置中的大规模使用。因此,要提升氧还原反应动力学速率,还需深入理解氧还原反应机理,发展高效低成本的氧还原催化剂。碳基催化剂如氮掺杂(NC)与铁氮共掺杂的碳基催化剂(FeNC)因其较高的ORR活性和低的成本,成为可替代铂基的潜在ORR催化剂。然而此类催化剂仍面临着本征活性不高、活性密度低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其催化ORR性能,必须从原子结构层面了解各掺杂类型对活性的贡献,掺杂活性单元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ORR反应机理、本征活性以及活性位密度的影响等。基于此,本论文主要围绕NC和FeNC催化剂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NC催化剂,研究石墨烯边缘结构(扶手型A和锯齿型Z)、N掺杂类型(吡啶氮Np和石墨氮Ng)及其相互作用对氧还原反应机理和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和调控机制。首先,单氮掺杂会减小锯齿扶手型石墨烯(GZ-A)的自旋密度,近距离的双氮掺杂在单氮掺杂的基础上会增大整体的自旋密度。扶手型石墨烯(GA-A)中单氮掺杂能引入自旋密度,相对位置适中的双氮掺杂能进一步增大掺杂构型的整体自旋密度。其次,以OH的吸附能指示ORR机理发现,ΔG*OH 在0eV-0.91eV区间ORR主要遵循4e-反应机理;0.91eV-0.98eV时,ORR为2e-和4e-反应机理的混合区;ΔG*OH大于0.98eV时,ORR主要遵循2e-反应机理。最后,对掺杂构型的ORR活性进行评价,设定掺杂构型中各活性位速控步的最低吉布斯自由能变值为ΔGminPDS。ΔGminPDS值对应的ORR过电位在0.3V-0.6V、0.6V-0.9V、0.9V-1.2V区间时分别为Ⅰ、Ⅱ、Ⅲ类ORR活性位。评价结果表明,GZ-A构型本征的Ⅰ类活性位密度(ρⅠ)较大,除扶手边缘的Np掺杂外,单氮掺杂使ρⅠ变小、转换频率(TOF)值下降;双氮掺杂能有效弥补单掺杂对构型自旋密度的减小,提高ρⅠ和TOF值,其值与GZ-A构型相当。未掺杂的GA-A不存在Ⅰ、Ⅱ、Ⅲ类活性位点,单氮掺杂使其ρⅠ和TOF值增大;而双氮掺杂的相对位置适中时ρⅠ和TOF值在单掺杂基础上进一步增大。因此,GZ-A提高ORR催化活性的方法在于增加扶手型边缘位的N掺杂,GA-A则应在合适位置上增加N的掺杂密度。(2)对FeNC催化剂,研究了FeN4基元的掺杂距离和相互作用对催化剂热力学稳定性、ORR反应机理和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首先,热力学稳定性计算发现,当两个FeN4掺杂基元间相隔较远(C原子数≥8)或较近(C原子数=0)形成双Fe掺杂构型时,容易制备且稳定;FeN4基元间相隔C原子数目介于3-8时,稳定性较弱且制备较难。其次,电子结构计算发现,FeN4掺杂基元间相隔C原子数介于3-8时,掺杂基元与碳原子间的电荷转移变大,而当FeN4掺杂基元间相隔较远或较近时,电荷转移较小。与单FeN4构型相比,双FeN4基元掺杂构型自旋密度增加。其中,双Fe掺杂构型中两个Fe位点的自旋密度变为一正一负,其他掺杂构型则均为正。然后,统计了掺杂构型的ORR活性位,同样将ΔGPDS值对应的过电位在0.3V-0.6V、0.6V-0.9V、0.9V-1.2V区间时分别为Ⅰ、Ⅱ、Ⅲ类ORR活性位。两个FeN4掺杂基元间相隔较远时,Ⅱ类活性位点为单FeN4构型的两倍;FeN4掺杂基元间相隔C原子数介于3-8时,相隔C原子数越多,Ⅱ类活性位点数量也更多;形成双Fe掺杂构型时,产生Ⅰ类活性位点,活性提升。最后,ORR机理分析表明,除双Fe掺杂构型外,其他掺杂构型中Fe位点的OH吸附过强,速控步为*OH的脱附;而双Fe掺杂构型中,Fe位点自旋密度的变化使得OH吸附减弱,其速控步变为O2的吸附及其质子化。所有掺杂构型中,Fe位点被*OH占据后的催化ORR活性均提高。且FeN4基元掺杂石墨烯构型的最优过电位值比氮掺杂石墨烯作为氧还原催化剂的最优值好。
其他文献
我国每年因滑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迫切需要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边坡形变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针对现有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扫描速度慢、穿透植被能力差、部署安装困难等问题,本文针对L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射频前端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和原型设计,为后续深入研究地基干涉雷达奠定基础。首先,对调频连续波雷达原理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的频率合成法的特点和性能,确定采用锁相环频率合成方案。对锁相环路的
镁空气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3910 Wh/kg)、理论电压高(3.09 V)、理论比容量大(2205 m Ah/g)、成本低、重量轻、环境友好和镁储量丰富等众多优点,表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在其阴极,氧还原催化剂提供着关键的催化作用,承担着加快阳极材料在电解液中与氧气反应的任务。因此,阴极氧还原催化剂的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电化学体系的性能(能量效率、速率、寿命和成本等),其对于镁空气电池的最终性能表现起着
在人类发展生存过程中,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耗费大量能源追求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纺织印染和皮革塑料上色等类型的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亟待净化的染料废水。在众多净水技术中,利用光催化技术降解化学稳定的染料有机物可以将其完全分解为CO2、H2O等无毒无污染的无机物质,而不会留下有害残留物,是解决能源和水污染问题的可用之道。因此构建稳定高效的半
复杂网络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系统进行抽象化,其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社区结构,其应用非常广泛,如社交网络中有共同兴趣的用户往往形成同一社区。如何在网络结构中更精准地识别出社区结构,从而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复杂系统的内部规律,对网络的拓扑结构形成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社区挖掘过程中存在的计算复杂度大,社区之间具有重叠性,难以收集整个网络数据等问题,导致社区发现的质量不佳。因此如何设计
近年来,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EMS)快速发展,其在光学、生物、汽车、计算机、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微型燃烧器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动力设备,因体积小、面容比大等问题导致燃料燃烧的高效性和稳定性依然不足,围绕高效稳定微燃烧器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使用碳氢燃料以及催化燃烧的方式是提高燃烧高效性和稳定性的两种有效方式。因为碳氢燃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方便补充燃料,能够多次使用等优势,
菌藻共生体系处理污水,能同时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盐,无需外界曝气和添加化学药剂,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水动力条件是影响水处理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关于紊流强度对菌藻体系处理污水的影响、尤其是紊流强度和光照时间耦合作用下的影响研究极少,其影响机制尚不清楚,需要对紊流强度和光照时间两种因素的作用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为此,本文在密闭反应器中构建小球藻-活性污泥共生体系,采用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利用率高、节约土地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已成为世界各国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因其具有可扩展性好、输电距离远与送受端解耦等优点,迅速发展为海上风电直流并网工程的首选方案。由于海底环境恶劣复杂,导致海底电缆易发生各种类型的故障,从而对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分析不同直流故障下海上风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mo
沸腾氯化因其具备高效、环保等特点被公认为世界先进氯化技术,该项技术一直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所垄断。我国是钛资源大国,但沸腾氯化生产工艺占比极少,且生产技术大多由国外引进,到目前为止,国内对沸腾氯化的系统研究尚不成熟,对加碳氯化的反应机理研究还有较大的空缺。本文以TiO2为研究对象,对TiO2加碳氯化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计算,以气速、温度、配碳比、粒度构成等因素设计正交实验,通过对氯化反应过程的重量检测和
随着机械产品装配精度的逐渐提高,零部件装配也由小批量向大批量发展,传统的装配工艺已经无法满足高精度、大批量的现代化装配要求。因此,建立装配优化模型,借助优化算法求解最优装配组合成为当代装配工艺的主流。本文针对某航空活塞发动机曲轴装配相关问题,展开相应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在活塞发动机曲轴装配过程中,采用修配法调节曲轴轴向间隙,修配件需反复打磨、拆卸和重装,装配合格率较低,劳动强度大,装配效
近些年来四足机器人的高速运动研究都是基于仿生Gallop步态展开的。然而在Gallop步态下,传统刚性四足机器人存在减缓地面冲击效果差,适应运动环境能力低的问题。仿生学研究中发现,自然界中四足哺乳动物的腿部骨骼肌组成的柔性系统具有减缓冲击,主动调节刚度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本文研究了腿部刚度与Gallop步态稳定性的关系,并针对稳定性对腿部刚度主动调整的需求,设计了一款结构紧凑、扭矩线性输出可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