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排桩支护是基坑工程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支护结构。由于目前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规模逐渐加大,可能会使得传统竖直支护桩的桩身变形过大、承载力不足。相比于传统竖直支护桩,单排倾斜支护桩能够很好的控制桩顶水平位移和桩身弯矩,有效改善桩身变形及受力特性,减少事故的发生。采用单排倾斜支护桩可以减少水平支撑,降低支护结构对空间的利用。倾斜支护桩设计计算相对简便,支护能力较强,可减小工程成本。倾斜支护桩作为一种新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桩支护是基坑工程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支护结构。由于目前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规模逐渐加大,可能会使得传统竖直支护桩的桩身变形过大、承载力不足。相比于传统竖直支护桩,单排倾斜支护桩能够很好的控制桩顶水平位移和桩身弯矩,有效改善桩身变形及受力特性,减少事故的发生。采用单排倾斜支护桩可以减少水平支撑,降低支护结构对空间的利用。倾斜支护桩设计计算相对简便,支护能力较强,可减小工程成本。倾斜支护桩作为一种新兴的支护形式,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未达到大规模推广使用的程度,关于倾斜支护桩也未发布相应规范,所以在国内外基坑工程中的应用还较为少见。近年来对倾斜支护桩的研究主要为室内试验、数值模拟以及理论研究,而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往往为平面应变状态,不能较好的反映实际工程中的问题;试验以及数值模拟采用的土层较为单一;倾斜支护桩的结构形式也较为单一。本文对倾斜支护桩展开了如下研究:1、倾斜排桩支护的空间效应研究。建立传统竖直支护排桩及单排倾斜10°支护排桩的基坑开挖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深度处的基坑坑壁水平位移及距坑角不同距离处坑壁沿桩深度的侧向变形,发现两种不同支护方式均存在明显的角部效应。2、在粉质黏土地基中,建立不同倾斜角度(0°、5°、10°、15°、20°)及不同组合方式(内-外、内-直、内-直-外)倾斜支护桩的基坑开挖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支护方式的桩顶水平位移、桩身侧移、桩身弯矩及基坑坑外土体沉降,探究了倾斜支护桩在粉质黏土中的变形特性。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支护能力随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增强;相同倾斜角度时,内-外组合布置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3、在土岩组合地基中,建立倾斜支护桩的基坑开挖模型,探究了倾斜支护桩在底部嵌岩情况下的变形特性。发现单排倾斜布桩时倾斜角度在10°~20°为宜。倾斜角度相同时,内-外组合布置方式具有较大优势。
其他文献
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土壤环境中氮素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性因子,是各类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备营养元素之一,不同氮素种类、形态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物的产量及品质。本论文以两种氮效率玉米郑单958(Zea mays L.cv.ZD958)(低氮高效型)和先玉335(Z.mays L.cv.XY335)(高氮高效型)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土培试验方法研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而且没有记忆效应,已经成为便携式电子设备最重要的电源之一。然而近几年电动汽车行业迅速发展,对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好的储能设备需求也更大,而关键就在于开发高性能的负极材料。纳米材料本身具有尺寸小和比表面积高的优势,可以增大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同时也缩短了锂离子和电子的扩散距离。而且纳米材料有充足的内部空间,可以适应活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提高了电
在过去的十多年当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在光伏领域飞速发展,其功率转换效率(PCE)一路高歌猛进,单结PSCs的PCE从2009年首次报道后的3.8%一直增长到现如今的25.5%,其高效的PCE已经接近现如今的商业化太阳能电池。根据空穴传输层(HTL)和电子传输层(ETL)的位置不同,PSCs可分为正式结构(n-i-p结构)和反式结构(p-i-n结构)。正式结构制备工艺比较复杂,耗时较长,
随着国家未来碳中和政策导向,清洁绿色的光伏发电技术有着长远而光明的发展前景。光伏组件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其工作性能对光伏发电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些年,通过改变组件内部电池片连接结构,半片组件、叠瓦组件等新型的光伏组件技术陆续出现,展现了比常规光伏组件更多的性能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可以背面发电的双面电池的出现,相应的光伏组件也从原来的新型单玻组件发展为发电量更高的双玻双面组件。但光伏组件工作
面对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各国科研工作者都在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我国两会的结束,国家电网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到2030年,光伏装机容量总计将达到10亿千瓦。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但由于实际安装方式大多采用固定式或单轴跟踪,致使太阳能电池板的辐射接收总量大打折扣。因此,本文结合
以有机半导体为吸光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具有质轻、半透明、可卷对卷柔性制备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是由吸光层、界面层和电极构成,其中界面层位于吸光层和电极之间,根据所在电极处相对极性的不同分为阴极界面层(CIL)和阳极界面层(AIL),它们对光电器件中载流子传输行为的调节及改善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对具有电子传输功能的阴极界面层材料的要求为能
根据风机叶片复杂曲面的检测任务需求,本文在传统纯刚性并联机构的基础上,引入柔索结构设计了一种索杆混联式风机叶片检测装置,使末端检测平台运动更加灵活,工作空间更大,提高了风机叶片的检测效率。本文主要对索杆混联式风机叶片检测装置进行了运动学分析、误差分析以及精度综合等理论研究并设计运动控制系统搭建风机叶片检测装置的物理样机。首先,根据风机叶片表面检测任务需求,使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索杆混联
正极薄膜材料是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中的锂离子供体,是影响电池容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聚阴离子型Li MSi O_4(M=Fe、Mn)正极材料具有资源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优异特性,且理论容量可达333 m Ah·g-1,是高容量、长寿命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理想的备选正极薄膜材料。本文采用RF磁控溅射法成功制备了Li_2Fe_xSi O_4(x=1.02,1,0.98,0.94)正极薄膜,深入研究了Li_2F
近年来全球地震发生频繁,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世界各国都深受地震灾害的影响。所以预防地震灾害,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结构优化一直是各国学者所关注的焦点。结构地震失效模式的搜索和改善、优化与控制、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的提升也是探究抗震工作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地震作用下,地震动可以通过土体传递到结构,引起结构振动,而且结构产生的惯性力反作用于地基土,即土-结相互作用(Soil-St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业负荷和居民生活负荷占比逐渐增大,人们对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对电能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只有进行合理地电网规划,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飞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障供电可靠,是配电网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对望都县电网供用电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了供电能力不足、网架结构不合理,线路供电半径长,部分排灌线路老化严重,安全隐患较多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