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量模块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二十世纪80年代,福多在《心理模块性》中界定了认知心理模块的构成标准。二十世纪80年代末,进化心理学诞生,进化心理学家提出了“达尔文模块”的思想。“模块心理学”在上述两种模块思想的基础上得以初步建构,这使得数量模块的研究成为可能和必然。本研究旨在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路径论证数量模块存在的可能性。数量模块的研究不仅能够为已有的各种数量加工方面的实证研究结果提供理论解释,也能够为理解和进一步研究人类的数量加工能力提供合理的视角。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其研究目的是论证数量模块存在的可能性。该部分以模块的三个构成标准为主线,从已有的数量加工的研究文献入手,对数量加工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综述,用数量模块假设解释已有的相关发现。模块的第一个标准是天赋性。对人类的数量加工能力的研究表明,成人、婴儿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在数的表征和简单的数推理方面具有共同性,人类的数量能力可以在进化历史中找到源头,这有力地证明了数量模块的天赋性。模块的第二个标准是领域特殊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数量能力有其不依赖语言的演化基础。算术障碍儿童的研究成果以及脑损伤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数量能力独立于其它的认知能力。脑成像研究也表明,人类的数加工具有特定的脑区,这进一步为数量加工能力的领域特殊性提供了生理基础。模块的第三个标准是信息的封闭性。目前研究者热衷的SNARC效应和数字Stroop效应都可以用数量模块的信息封闭性假设来合理解释。另外,对数量加工的无意识研究也为数量加工的信息封闭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以刺激材料产生的数量感类型为标准,数量模块相应地划分为数字子模块、模拟量子模块和离散量子模块。在理论研究部分发现,虽然已有的研究结果支持数量模块假设,但是,这些研究基本局限于数字模块方面,主要是对阿拉伯数字、数词以及其它与数有关的语言材料上,其主要发现是SNARC效应、Stroop效应、距离效应以及启动效应。对模拟量模块和离散量模块的研究则非常少。因此本研究的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对模拟量和离散量的加工特点进行研究。本研究的关键假设是,数字模块在加工数量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特点(如SNARC效应、Stroop效应、距离效应以及启动效应等)可能是进化序列中更为基础的离散量模块和模拟量模块所具有的特点。从数量模块的发展角度来看,数字模块加工的上述特点在儿童接受大量的数学训练之前可能并不存在,而模拟量模块和离散量模块有可能在儿童接受大量的数学训练之前就表现出上述特点。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是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研究一用面积和亮度作为比较刺激来考察存在于数字比较中的SNARC效应是否存在于模拟量的比较任务中(如面积比较和亮度比较任务)。研究二探讨在数字的物理大小(即模拟量)的比较任务中是否存在启动效应,数字物理大小的无意识比较任务中是否存在类SNARC效应。研究三探讨数字个数和数字语义之间是否存在类Stroop效应,在个数(即离散量)比较任务中是否存在类SNARC效应。研究四以尚未接受数学技能训练的5岁左右幼儿为被试,采用数字大小比较和面积(即模拟量)比较两类任务,以SANRC效应以及距离效应为指标来测试5岁左右的幼儿是否能够对数量进行空间表征。研究五用数字个数(离散量)作为比较任务,来考察5岁幼儿在个数比较任务中能否产生个数数量的空间编码。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数字加工中存在的SNARC效应、距离效应、启动效应和Stroop效应均存在于模拟量比较和离散量比较任务中。而且,尚未接受数学技能训练的5岁被试在离散量和模拟量比较任务中发现了SNARC效应,而在数字比较任务中则没有发现SNARC效应。在总讨论部分,用数量模块的三个特性对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详尽合理的解释,并且在已有的解释SNARC效应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数量模块内部加工机制的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