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采择调节自我评价中的积极偏差:来自行为和ERPs的证据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研究表明当个体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个体倾向于把自己评价的比别人更积极,且这种自我中心的判断表现在自我评价的许多方面(如,能力的、性格的、行为的等)。而考虑他人的观点或采择他人的视角将降低个体的我中心化判断。本研究考察不同视角的转换对自我评价的影响。  在实验1中,17名被试参加实验。实验要求被试分别从自我视角和一般他人视角对一系列的特质形容词(积极和消极各半)做自我描述判断,同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脑电信号。  实验结果发现反应时在视角和效价上都出现了主效应,被试在自我视角条件下的反应时要快于他人视角条件,对积极特质形容词的反应要快于对消极特质形容词的反应。同时视角和效价还出现了交互作用,在自我视角条件下对积极特质形容的反应快于对消极特质形容词的反应,而在他人视角对两种刺激的反应时未见差异。ERP结果发现,在N400(295-415ms)成分上视角和效价出现了交互作用,在自我视角条件下积极的特质形容引发了更小的N400波幅,而在他人视角条件下,两种刺激引发相当的N400波幅。另外,在LPC(415-815ms)成分上,视角和效价出现了翻转的交互作用。在自我视角下,积极的刺激引发了更大的LPC波幅,而在他人视角下消极的刺激引发了更大的LPC。  在实验2中,我们进一步考察采择不同的他人视角对个体自我评价过程的影响。16名被试从自己的视角、亲密他人视角和一般他人视角对一系列的特质形容词做自我适宜性判断,同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脑电数据。  实验结果显示,在自我和亲密他人视角下出现了相似的效应:在这两种条件下,被试对积极刺激的反应时更快,且引发的N400波幅更小;而在一般他人视角条件下,未出现这种效应。  这些结果表明不同视角之间(自我和他人)的转换调节着人们自我评价的过程。在神经水平上,这种调节作用可能与人们高级认知阶段的自我监控相联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近年来,文化生态的急剧变迁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被侵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志愿者组织在全球范围兴起并发展,而在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最为活跃、影响也最大的志愿组织是青年志愿者组织,它们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支活跃力量。其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