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测时期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时空规律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利用现代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器测时期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并与中国东部同期气候变化相对比,分析其相关性和时相差异,并就其成因做有关探讨.具体内容如下:一、青藏高原1961~1990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根据高原74个站1961年1月~1990年2月逐月气温资料分别计算了高原1961~1990年30年的年、冬季(12~次年2月)、夏季(6~8月)的气温平均值,并绘制等值线图,分析高原气温的分布特征.青藏高原冬季、夏季、年平均气温相对冷暖分布形势基本一致:气温相对较低的区域是青南高原和祁连山西部,相对较暖区为藏南雅鲁藏布江河谷和三江谷地地区、高原西北边缘、柴达木盆地及黄湟谷地.二、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该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年、冬季、夏季74×42气温距平矩阵进行EOF分解,综合三者结果,认为高原气温变化主要表现为整体一致性,空间分异以南北反相变化为主,东西差异为辅,据此将高原分为南区、北区和西区三大区.北区包括新疆南部、青海大部及甘肃南部少数地区.南区包括西藏大部分地区、四川西部部分地区及云南北部少数地区,西区为西藏广大西部.另根据载荷向量值的大小以及地形特征,选出六个代表站点:和田、乌鞘岭、伍道梁、狮泉河、拉萨、昌都.三、青藏高原气温时间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各区代表站点的气温变化趋势、冷暖阶段性变化特征以及变化周期.从代表站点的气温变化趋势分析知,青藏高原整体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通过对高原74个站点气温序列进行线性拟合,进一步考察了近42年来高原年、冬季、夏季气温上升趋势强弱的空间分布;根据五阶多项式拟合曲线将代表站点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利用功率谱分析各站点的气温变化周期;此外还分析了高原最低、最高气温变化的不对称性.四、高原气温异常和突变分析:该文采用距平大于两倍标准差作为异常,距平1.5~2.0倍标准差为接近异常,以此来分析高原的异常冷、暖年.利用信噪比方法检验气温距平累积曲线转折点是否发生突变:S/N>1时,认为该年发生了气候突变,否则,认为是一次转折.分析认为,器测时期40多年来气温没有发生突变.但有些气温转折点的信噪比较高,主要集中在80年代初期,其前后发生由冷到暖的转折.五、高原气温变化与中国东部同期气温变化遥相关分析:通过对高原代表站点拉萨的年、冬季及夏季气温变化与中国东部气温变化的相关分析,认为1961~2000年高原和东部气温变化表现出一定的不同步性,尤其是冬季和夏季有较小的相关系数,某些时段甚至呈现反相变化趋势.总体而言,高原气温变化时相超前于中国东部.
其他文献
在我国当前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多种施工技术,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充当了重要的作用,应用也比较广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会逐渐的体现更好
随着城市化发展,不透水地面面积增加,雨水径流的污染也相应增长,它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污染源.而由此引出的对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和控制也越来越多.尤其对于将要承办2008奥运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宜昌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行动,全力以赴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有力维护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rn强化农贸市场监管rn提出了“四个严
期刊
市政交通与城市化建设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也是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市政交通中的桥梁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逐渐趋于系统化和复杂化,对于工
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是脊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人体骨中的矿物相由羟基磷灰石(HA)结合少量稀土、碳酸根、氟、硅、镁等离子组成。在人工合成HA时,有选
近年来中国因有毒化学物质大量泄漏造成重、特大突发职业中毒和社区民众环境公害性群体化学中毒事件,屡屡发生,触目惊心,健全中国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管理已刻不容缓.该论文
纳米TiO2是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的储存与利用、光电转换、光致变色及光催化降解大气和水中的污染物等诸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禁带宽约3.2eV,激发产生电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