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连科,生于1958年,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经过二十多年创作经验的积累,阎连科俨然成为中国文坛上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一个已经拥有完整文学世界的作家,学界近年来对阎连科给予了高度关注,但对阎连科小说中的空间叙事特征却研究不足。自阎连科创作之初,空间性在他的作品中就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以“耙耧山脉”为创作背景的“耙耧系列小说”。可以说,将具有现实基础的空间场景当做自己小说写作的故事背景是阎连科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采用文本解读的方法,将阎连科的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空间生成的基础上,首先从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方面概括阎连科小说中常见的叙事形态,再从空间叙事形式、空间叙事结构及美学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介绍国内外相关的空间叙事理论,结合阎连科当前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阎连科在空间叙事方面有许多创新之处,这于叙事有着重要的革新意义。阎连科小说的空间生成既受到作家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同时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和西方多元美学思想带来的冲击。阎连科小说文本中呈现出的鲜明空间性得益文本中词汇与句子的空间化运用,这也与作者精湛的语言文字功底密不可分。在方式上,阎连科在文本中使用了大量的空间叙事技巧,叙事视角、叙事节奏等技巧的整合运用就有利于实现叙事对空间的多角度处理。此外,阎连科文本中还存在着丰富的空间叙事结构,如并置结构、环状结构等。从美学价值上来看,相较于时间的线性规律,空间的运用更有利于审美经验在叙事过程中的呈现,展现故事内在的叙事层次,体现作者的独特的美学价值、文化思考和写作追求。空间叙事理论的职能之一就是为了阐释空间与叙事之间的密切关系,从空间角度对小说叙事的成形进行分析。阎连科的小说中的空间叙事是作者创作过程中的自觉选择,空间建构对文本魅力的凸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因此,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对阎连科的小说进行文本解读和理论探究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有助于拓展阎连科小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对论证空间叙事理论的实践意义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