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针对《中国丛报》中所刊载的中国古典小说进行研究,《中国丛报》中收录的中国古典小说的译介文章题材主要集中于历史演义故事、才子佳人小说以及神魔志怪小说这几方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针对《中国丛报》中所刊载的中国古典小说进行研究,《中国丛报》中收录的中国古典小说的译介文章题材主要集中于历史演义故事、才子佳人小说以及神魔志怪小说这几方面。笔者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中国古典小说作品《子不语》《聊斋志异》《红楼梦》《大明正德皇游江南传》《三国演义》等相关译介的文章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分析这些古典小说在中国的译介情况以及19世纪西人尤其是来华传教士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英语译介活动来考察西人的具体翻译实践。笔者将与《中国丛报》同时期的西人英文报刊《亚洲杂志》《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华支会会报》《凤凰杂志》《远东杂志》《中国评论》以及《教务杂志》等纳入考察范围,横向比较不同西人英文期刊所刊登译作的特点。西人经营的刊物在选择译介的中国古典小说时有共通性也有差异性,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期刊与《中国丛报》之间选译文章侧重点的不同来展开关于西人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看法的论述。中国古典小说向西方世界传播具有长期的历史积淀,本文通过将《中国丛报》放置在整个中国古典小说西传的发展脉络中进行考察,挖掘《中国丛报》在其中做出的贡献以及局限,最终给《中国丛报》以合适的定位。本论文第一章对现有的研究查漏补缺,并对西人所译介的中国古典小说篇章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论文第二章对比与《中国丛报》同时期的西人英语期刊中所刊载的译介中国古典小说的文章,分析西人选译中国古典小说的原因与侧重点,由此分析西人兴趣点的异同。最后,论文的第三章将《中国丛报》与“中国古典小说西传”的发展历史相结合,就《中国丛报》在整个历史中所起到的作用与不足进行论述,从而给《中国丛报》以合适的定位。
其他文献
建筑工程对于工程成本的控制非常重要,同时,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也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繁琐的工程。文章以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为着眼点,首先介绍了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以及影响因
以台湾地区的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应用地理》为案例,从地理学科的内生价值出发,分析课程纲要的设计逻辑:议题选择凸显地理课程价值、议题探究强调研究技能培养、议题目标源于
张洁作为一位大器晚成且风格独特的作家,在当代文坛一直备受瞩目。她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系列作品,以母女书写的视角对女性主义文学展开了另类的探寻与思考。本文通过
徐则臣是“70后”作家中为数不多的能真正形成自己比较成熟的风格和创作特色的作家,他对文学和生活的理解和思虑显示出“70后”这一代人少有的深厚和宽广。他敢于直面生存最
孔庙亦称为文庙,而文庙之名更为普遍。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而设立的祭祀性庙堂。至明清时期全国各府、州、县皆立孔庙,孔庙已成为每个城市最为常见的建
皮尔斯认为符号是由再现体、指示对象和解释项共同构建的表意系统。文学文本由于自身表意性的特征具有符号象征意义。随着符号的解释项意义不断完善和扩大,更加注重符号所承
随着现代性危机的发生,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形成了明显的张力,成为现代性论战中最精彩的反映,虚无主义与蒙昧主义也以新的视角进入到现代性论战中,在各种思想影响下,施特劳斯掀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会极大地影响地区的零售业,尤其是金融零售业。而截至2012年12月底,佛山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15.16亿元,人均约为8.5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0.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全
迟子建是来自东北的“极地女作家”,自踏入文坛以来她始终保持着一贯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追求。“东北极地”的生长环境对迟子建的文学、文化心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综观
与同时期的作家不同的是,韩东拥有较为深厚的哲学素养,且不说他是否具备成为哲学家的条件,单就“他们”作家群而言,韩东显然是一个颇有想法的诗人,至少具备“思想型”作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