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曲是一种抒发个人情感并富有幻想色彩的音乐体裁,其多数作品表现出哀伤、忧郁的情感。这一体裁在1812年由爱尔作曲家约翰·菲尔德首创,不论从名称的确立,还是其独有的音乐特征都对19世纪欧洲的音乐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菲尔德一生创作了18首夜曲,其中被钢琴家们演奏最多的是降B大调夜曲(H.37)。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钢琴家,他的音乐既有独具特色的波兰民族风格,又有浪漫高贵的诗人气质,而他浪漫高贵的诗人气质在夜曲这一体裁中体现地淋漓尽致。肖邦一生创作了21首夜曲,其旋律优美抒情、和声变化丰富、具有深刻的音乐内涵,达到了同体裁创作的顶峰。戴里克·库克是现代西方音乐哲学情感语言理论的倡导者,他认为音乐所表达的是人类的普遍情感,并提出了音乐情感语言理论这一音乐哲学观。戴里克·库克在音乐情感语言中认为张力是通过音与音的关系、时间、音量以及织体音色等方面来表现的,音高关系张力是这一分析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本文联系戴里克·库克的音乐情感语言理论中的张力表现观点,对菲尔德夜曲H.37与肖邦夜曲Op.9 No.1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从而得出它们具有怎样的张力表现结论,这是本题的创新之处。本文主要对这两首作品的音高关系、节奏与速度、音量、织体以及调性这些音乐要素所表现的张力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它们艺术特征上的共性与个性;再从演奏的角度出发,阐释在实践中如何诠释这两首夜曲的张力表现。此题将对广大演奏者解析菲尔德与肖邦的夜曲起到一定的帮助,通过了解它们音乐本体与艺术表现的异同,对于演奏者来说能更好的把握它们各自的音乐特征,使演奏更加严谨,从而更深入更准确地表达两位作曲家夜曲作品的内涵。本研究为演奏者们借鉴戴里克·库克的方法来分析音乐本体,为其提供理论指导,为以后演奏及教授夜曲提供帮助,对于两位作曲家的夜曲音乐特征的把握,以及提高演奏水平和音乐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分别叙述了选题缘由及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二章首先介绍了菲尔德与肖邦的生平,其次叙述了夜曲这一音乐体裁的起源与发展,最后提及了菲尔德与肖邦的夜曲的创作背景。第三章先对戴里克·库克的音乐情感语言理论进行叙述,并详细说明了他的音乐情感语言中的张力表现的内容及结论。第四章对菲尔德夜曲H.37与肖邦夜曲Op.9No.1通过音与音的关系、时间、音量、织体以及调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到它们艺术特征上的共性与个性。第五章在详尽的音乐本体分析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其对演奏的作用,从旋律中的音高关系、节奏与速度、音量、音色、踏板这几个方面说明如何表现音乐的张力。